寄居河西食荞麦歌

荞麦荞麦生成速,凉风播去霜飞熟。
开花结子一何易,为饱凶荒人饿腹。
庚申四月干戈扰,全家九口奔沙岛。
归来冷露滴枯秧,万里西风飘奥草。
踉跄来就老农商,及时荞麦莫彷徨。
千钱一斗买渡江,三升一亩布忙忙。
连宵甘露下高秋,密密银花开满畴。
黑黍枝枝压倒头,刈来不亚稻粱收。
磨成洁白粉如玉,饔飧朝夕何颦蹙。
老娘莞尔笑颜开,吾媳能炊无米粥。
齑里花团光泽美,盐摊焦饼脆香齿。
儿童雀跃闹喧哗,争叫爷娘不胜喜。
分甘击缶发浩歌,人生乱世本凶多。
既逢小丑免网罗,饥饿幸未填沟河。
歌罢仰天风萧萧,妻孥破涕聊解嘲。
一番情事话清宵,把笔挑灯记美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居河西食荞麦歌》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河西(今甘肃省武威一带)生活时,以吃荞麦为生的生活情景。

诗的开头两句“寄食西河郡,日暮长饥空”,表达了诗人当时的生活状况和心境。他在河西郡(今甘肃武威一带)寄食度日,每天傍晚感到饥饿而空着肚子。

接下来的四句诗描述了诗人在河西郡的生活细节和感受。他住在简陋的房子里,没有床铺,只能睡在地上,与邻居共用一个厕所。他穿着粗麻布衣服,每天靠吃一些荞麦充饥。尽管生活艰苦,但他并没有抱怨,反而以豁达的心态面对这一切。

最后两句“岂无他物供春膳,所贵吾心在道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他认为,生活中有其他美味的食物可供享用,但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追求真理。他并不看重物质享受,而是注重精神境界的提升。

整首诗通过对杜甫在河西郡生活的描写,反映了他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他仍然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这首诗也体现了杜甫诗歌中常见的现实主义风格,通过具体的描绘来反映社会现实和人生百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