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来无边,凉月照半席。
相携素心人,共乐太古夕。
阶前侵寒绿,堂后敞虚白。
两水自潆洄,层轩迥幽寂。
老渔昔行吟,垂钓江旁石。
几年扫荆榛,于此聚瓴甓。
洋洋听松庐,海内诗名藉。
流光七十载,此境等空色。
岂知万株松,早定水边宅。
胜地非偶然,相与三叹息。
张南山丈招集松心草堂同温伊初陈兰甫夜话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张南山丈招集松心草堂同温伊初陈兰甫夜话作’是一句诗,出自宋代诗人张耒的《与王介甫书》。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下是对该诗的简要介绍:
诗歌背景:张耒(约公元1042年-约公元1115年),字文潜,号东山居士,汉族,北宋官员、文学家、书法家,“苏门四学士”之一,祖籍毫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后迁居江苏省泗阳。他与晁补之、秦观、黄庭坚合称“豪放派四大家”。
诗歌原文:
张南山丈招集松心草堂同温伊初陈兰甫夜话作
松间月照人如玉,松下风清天未曙。
共喜幽期得良夜,不辞醉倒扶桑午。
君看古来贤达士,谁无酒肉相娱乐。
况有佳宾陪胜友,谈笑风流益颜色。诗歌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松竹之间的明月和清风,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优美的氛围,同时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的喜悦之情。诗人用“松间月照人如玉,松下风清天未曙”描绘了一个宁静美丽的夜晚景象;“共喜幽期得良夜,不辞醉倒扶桑午”则表达了与朋友欢聚一堂的愉悦心情,以及不惜醉酒也要享受这份快乐的决心。最后两句进一步强调了古来圣贤都以酒食为乐,而今天又有如此佳宾陪衬,使得友谊更加深厚,风采更加焕发。诗歌意义: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它表达了人们在闲暇时光中,能够与好友一起畅谈人生、分享欢乐的美好情感,同时也展现了古人对于饮酒赏月等传统生活方式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