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楼送别

才向西湖来,又别西湖去。
置酒湖上楼,搜索闺中句。
遂令负笈人,也逐吹竽数。
极目渺绿波,持杯对春树。
冥冥暮雨时,青青芳草路。
掉首归仓山,扁舟入烟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湖楼送别》是清朝孙云鹤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占有一席之地。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背景以及它在文学史上的位置:

  1. 作品概述
  • 《湖楼送别》由清朝的孙云鹤创作,属于五言排律。
  •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离别西湖时的感慨与不舍,以及对未来重逢的期待。
  • 诗中描绘了西湖的美丽景色和离别的场景,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 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瑰宝之一。
  1. 创作背景
  • 孙云鹤,字兰友,是清朝浙江仁和人,善画,工填词,兼长骈体文,与云凤齐名。
  •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他离开西湖后,再度返回西湖时所写。
  • 孙云鹤可能因为个人原因,如仕途不顺或家庭变故,选择离开故乡并再次回到西湖,这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情感体验。
  1. 文学价值
  • 《湖楼送别》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展示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风格。
  •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西湖的美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情感和对重逢的期望。
  • 诗中的意象丰富,如“绿波”、“春树”、“芳草路”等,都给人以美的享受。

《湖楼送别》作为孙云鹤的经典之作,不仅因其艺术成就而被后世传诵,更因其深刻地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变迁而具有永恒的意义。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及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