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默篇

读经不读史,譬若坐井观。
谓天遽在是,天亦为其难。
六经日月炳,群史列宿攒。
风雨殊嗜好,氛祥异贤奸。
譬之阅终岁,乃识暑与寒。
蜉蝣而蟪蛄,何悟至理殚。
治机与乱台,眇忽如虱肝。
及其大开閤,阴阳不能千。
名贤强补救,丸泥封雄关。
擢擢命人杰,未悟源与澜。
达人秉潜默,烛照穷鸿盘。
历历万古事,森列棱与丸。
复古且泥古,戾俗非俗刓。
善哉师其意,瑞世纷龙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潜默篇》:历史的镜鉴与智慧的灯塔

当徐树铭先生以《潜默篇》为世人揭示,历史不仅是尘封的往事,更似一面照见人心的镜子。在这篇作品中,作者用深邃的历史视角和独到的文学手法,将古人的智慧和哲思浓缩于字里行间。

徐树铭在《潜默篇 其一》中通过对比经与史,指出了单纯阅读经书而忽视历史研究的危害。他比喻说,如同井底之蛙只能看到天的一部分,人们若只读经不读史,就如同坐在井底观天,对于世界的真相一无所知。这种批判不仅反映了对古代学者治学态度的反思,也揭示了历史研究的重要性及其在认识世界过程中的必要性。

在《潜默篇 其二》中,徐树铭进一步探讨了历史观念与时代变迁之间的关系。他用六经日月、群史列宿来比喻历史的长河和历史的规律,强调无论风雨如何变幻,历史的真谛总能透过现象显现出来。通过蜉蝣与蟪蛄比喻短命的事物难以领悟至理,反衬出只有深入历史才能洞悉事物的本质。

徐树铭通过对古圣忧方大的描述,表达了他对古代智者的敬仰之情。《潜默篇》不仅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种思想的启迪,引导人们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时,能够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明辨是非,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潜默篇》以其深沉的历史意识和深刻的哲理思考,成为理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它提醒我们在面对现代生活的喧嚣时,不要忘记汲取古代智慧的养分,让历史的光芒照亮未来的道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