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方太夫人西还

旧游京国久相亲,三载同淹紫塞尘。
玉佩忽携春色至,兰灯重映岁华新。
多经坎坷增交谊,遂判云龙断夙因。
料得鱼轩回首处,沙场犹有未归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方太夫人西还》是清代诗人徐灿创作的一首送别诗,创作于康熙年间。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状态。下面将详细分析《送方太夫人西还》:

  1. 诗歌原文
    旧游京国久相亲,三载同淹紫塞尘。
    玉佩忽携春色至,兰灯重映岁华新。
    多经坎坷增交谊,遂判云龙断夙因。
    料得鱼轩回首处,沙场犹有未归人。

  2. 诗歌背景

  • 诗中描绘的“方太夫人”为方拱乾之妻,她与作者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
  • 此诗的创作时间为康熙年间,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明末清初的动荡时期,战争和政治变革给许多家庭和个人带来了困境。
  1. 情感表达
  • 诗人通过“久相思”“同淹留”等词句表达了与方太夫人长久的深厚友谊。
  • “多经坎坷增交谊”反映了由于战乱带来的困难,加深了两人之间的友情。
  • “遂判云龙断夙因”则透露出一种命运的无常之感,暗示着未来可能会因为种种原因而改变原有的关系。
  1. 艺术特色
  • 运用了比兴手法,使得抒情更为含蓄和委婉。
  • 语言朴实无华,但充满了深情和感慨。
  • 最后一联“料得鱼轩回首处,沙场犹有未归人”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对未来可能无法团聚的惆怅。

《送方太夫人西还》不仅仅是一首送别诗,它更是一面镜子,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内心世界。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清代诗歌的艺术风格,也能更深刻地体会到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环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