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 · 感旧

春风院。花前曾见如花面。如花面。浅斟低语,画楼春晏。
闻来已作新巢燕。看花人在花如霰。花如霰。梦中王谢,那时愁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文学作品《忆秦娥·感旧》是清代词人徐灿的作品,这首作品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词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与感伤。下面将从多个角度进行介绍:

  1. 作者背景
  • 徐灿,字湘蘋,又字明霞、明深,江苏吴县(今苏州市吴中区、相城区)人。他是陈之遴的继配,幼颖悟,通书史,且擅长吟咏,尤喜为词。晚年学佛,更号紫䇾。
  • 徐灿在康熙十年(1671)奉旨归陈之遴之骨,其诗词创作深受时代影响。他被词人陈维崧誉为南宋后闺秀第一,有《拙政园诗馀》《拙政园诗集》等著作传世。
  1. 作品特点
  • 《忆秦娥·感旧》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词人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与感怀。其中“春风院,花前曾见如花面”一句,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 词中的“闻来已作新巢燕,看花人在花如霰,花如霰。”,通过燕子筑巢和花瓣纷纷落下的景象,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这种对自然美景与生命变迁交织的描述,使得整首作品充满了哲理性和情感深度。
  • 在艺术表现上,徐灿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现实中的变化与心中不变的情感相对照,形成了强烈的视觉与心理冲击。例如,他写道:“梦中王谢,那时愁见”。这里的王谢指的是古代权贵之家,而词人用“愁见”来形容自己对这些昔日荣耀的怀念与失落。
  1. 文化影响
  • 《忆秦娥·感旧》作为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词作,不仅反映了词人个人的情感世界,也折射出清代词坛的整体风貌。该作品的流传与传播,对于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艺术特色
  • 徐灿在《忆秦娥·感旧》中运用了许多典型的古典诗词技巧,如对仗工整、意象生动、情感真挚等。这些技巧的运用使得作品在形式上既符合古典诗词的审美标准,又在内容上达到了高度的情感表达。
  1. 历史价值
  • 《忆秦娥·感旧》不仅是徐灿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清代词坛的一个重要代表作品。它代表了当时词人对于人生、社会、历史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对于研究清代文学具有重要意义。

《忆秦娥·感旧》作为清代著名词人徐灿的代表作品,以其深邃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情感体验,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不朽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