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浣溪沙十四夜

已试华灯照锜筵。渐添奇巧斗新悬。明月似嫌芳景速,不轻圆。
佳节最怜前一日,旧欢长算几何年。可惜金吾犹禁夜,促游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南唐浣溪沙·十四夜》是清代诗人徐灿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在夜晚游赏时的感受与思考,展现了一种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旧日欢聚的怀念。以下是关于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品原文

    明月似嫌芳景速,不轻圆。佳节最怜前一日,旧欢长算几何年。可惜金吾犹禁夜,促游鞭。

  2. 创作背景

  • 此词作于清代,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但从其内容来看,应是在一次夜间外出游玩时所作。
  • 当时的社会背景可能是由于宫廷的繁华生活所吸引,文人墨客往往热衷于此。
  1. 词中意象
  • 明月:通常象征着清静和孤独,但在此处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美好的遗憾。
  • 芳景速:表达了美景易逝、时光匆匆的感慨。
  • 金吾:指的是古代守卫城门的官员,禁夜则意味着夜晚的宁静,与“促游鞭”形成对比。
  1. 情感表达
  • 惜时感怀:通过对比明月的快速变化与人们对于美好时光的留恋,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感伤。
  • 怀旧之情:通过回忆与旧日欢乐相比现在的时间,表达了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1. 艺术特色
  • 用典:词中运用了“金吾”这一典故,使得整首词更添文化内涵和深度。
  • 抒情:整首词以抒情为主,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波动。
  • 意境:词中所展现的是一种超脱现实的美好憧憬,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慰藉。

《南唐浣溪沙·十四夜》不仅是一首描写个人感受的词,更是一幅反映当时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的画卷。通过对明月、芳景等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用金吾、促游鞭等元素的象征意义,徐灿巧妙地表达了对时间和过去的深深留恋及对现实的某种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