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中临江仙病中寄素庵

病枕不知寒日午,起来愁雪弥漫。玉红笺纸腻双鸾。恹恹半息,强写个平安。
几日离愁愁未了,今朝又上眉端。丁宁春老且为欢。薰风虽软,莫便试轻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卷中临江仙病中寄素庵》是清代词人徐灿所作的一首词。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在病榻上的女子,因病而无力感知时日的变换,表达了她对亲人的思念和感伤的心情。以下是对这首词更为详细的介绍: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词作创作于清代,一个文学艺术高度发展的时期。
  • 作者生平:徐灿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词人,他的诗作在当时广受欢迎,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创作缘由:词人在病中写下了这首词,通过描写自己病中的所思所感,抒发了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对未来的期盼。
  1. 艺术特色
  • 情感表达:词中充满了对亲人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情感真挚而深沉。
  • 意象运用:词人巧妙地运用了“病枕”、“愁雪”等意象,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心境和处境。
  • 语言风格:词的语言优美,既有古典诗词的韵味,又有现代诗词的清新,展现了词人的高超艺术造诣。
  1. 文化价值
  • 文学地位:《卷中临江仙 病中寄素庵》作为徐灿的重要作品之一,不仅体现了他的文学成就,也为后人提供了研究清代文学的宝贵资料。
  • 思想内涵:词作中蕴含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和道德追求,反映了作者对于人生、自然和社会的独特见解。
  • 影响传承:徐灿的作品对后世词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他的词风和艺术手法为后来的词人们所学习和借鉴。

《卷中临江仙病中寄素庵》不仅是一首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到词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