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吐祥光,春生紫禁,飞尘尚阻归轮。翠屏向晓,腰瘦不胜春。黛减眉消□□,妆台冷、拟待伊人。梨花雪,苍苔砌玉,归马试蹄痕。
别离虽未久,羁窗寒月,更胜从军。绕□□□□,越水吴云。惟有梅花耐雪,堪冷澹、伴我黄昏。鹊聋喜,传来凤阁,重典旧丝纶。
满庭芳 · 寄素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满庭芳 · 寄素庵》是清代词人徐灿创作的一首词,创作于清顺治年间。这首词不仅展现了词人在战乱中的凄凉和孤苦,也体现了她的文学才华与深厚的艺术修养。下面是对这首词的具体介绍:
创作背景:《满庭芳·寄素庵》的创作时间大约在清顺治年间,此时徐灿已经经历了战乱、家破人亡的磨难,成为了无依无靠的孤孀。这首词可能寄托了她对故国的思念和对亲人的牵挂,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抒发内心的感受。
作者介绍:徐灿,字湘蘋,又字明霞、明深,号深明,又号紫阳。她是江南吴县(今苏州市东南)人,明末清初的女词人、诗人、书画家。她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词人和诗人,还是“蕉园五子”之一,这显示了她的社会地位和文化影响力。
艺术手法:《满庭芳·寄素庵》运用了诸多艺术手法来表达情感,如拟人化手法赋予梨花雪、苍苔砌玉等自然景物以生动的情感色彩;对比手法则通过“羇窗寒月”、“越水吴云”等景象的描写,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效果。
文化价值:作为“蕉园五子”之一,徐灿的作品在当时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她不仅在诗词方面有所建树,还涉及书画等多个领域的创作。
《满庭芳·寄素庵》是徐灿在人生低谷时期创作的一首充满情感与哲理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词人的孤独与坚韧,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这首词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是研究清代文学及女性词人的重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