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行牛力短,野宿就烟萝。
港水西流急,山云北向多。
暮潮来艇子,深树出蛮歌。
携得清风至,毋劳夜枕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初行牛力短,野宿就烟萝。
港水西流急,山云北向多。
暮潮来艇子,深树出蛮歌。
携得清风至,毋劳夜枕戈。
《宿茅港》(作者:吴与弼、孙元衡)
《宿茅港》是明代吴与弼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而清代的孙元衡亦有同名的诗歌创作。这两首诗均为描写夜晚宿于茅店的情景,展示了不同的风格和情感。
吴与弼的《宿茅港》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困顿却安稳的心境。诗中“跋涉泥途困”描绘了旅途的艰辛,但随后“栖迟茅店安”又展现了在茅店中的安心与满足,整体传达了一种对生活安定和自然美景的赞赏。
孙元衡的《宿茅港》则以更为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展现。诗中“初行牛力短,野宿就烟萝”捕捉了旅途开始时的辛苦和简陋;“港水西流急,山云北向多”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美,以及傍晚时分海潮带来的宁静;“暮潮来艇子,深树出蛮歌”,则通过夜幕降临时潮水的涌动和远处蛮族的歌谣,增添了一丝神秘和诗意。整首诗不仅表达了旅途的孤独和寂寞,还透露出对自然美景及远方文化的向往。
《宿茅港》不仅是两首具有不同风格的诗歌,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自然景观的感悟和对生活态度的表达。无论是吴与弼的朴素直白或是孙元衡的含蓄深远,两首作品都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