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二林

雨歇天逾闇,风悲海欲来。
荒涂欹独枕,残夜对空杯。
庭燎栖鸡怪,场萁倦马哀。
壮心无一寸,那更不成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宿二林》是清代诗人孙元衡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在特定自然和心境下的感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孙元衡,字湘南,江南桐城人,官台湾郡丞。他还有赤嵌集作为其作品的基础版本,此诗也载入了陈汉光的《台湾诗录》中。
  2. 诗歌原文
    雨歇天逾闇,
    风悲海欲来。
    荒涂欹独枕,
    残夜对空杯。
    庭燎栖鸡怪,
    场萁倦马哀。
    壮心无一寸,
    那更不成灰!
  3. 诗意解析
  • 风雨景象:诗的开篇“雨歇天逾闇”描述了雨后天暗的景象,象征着一种结束或转变,暗示着某种事物的终结。
  • 孤独感与寂寞:“风悲海欲来”表达了一种对即将到来的风雨的预感和恐惧,同时也映射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不安。
  • 环境描写:“荒涂欹独枕”和“残夜对空杯”通过描绘荒废的道路和孤独的人,展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无助和无奈。
  • 动物象征:“庭燎栖鸡怪”中的“庭燎”可能是指烛火,而“栖鸡”则可能是对鸡的栖息状态的描述,这里可能象征着混乱或不安定。而“场萁倦马哀”中的“场萁”可能是指田间的庄稼,而“倦马”则可能代表着疲惫或无力。
  • 壮志未酬:“壮心无一寸”表达了诗人虽然有雄心壮志,但似乎未能实现任何目标,反映了一种挫败感和失落。而“那更不成灰”则是诗人对自己理想和信念的坚守,即使面临失败,也不会放弃。
  1. 创作背景:据记载,孙元衡曾在游庐山大林寺时写了这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他的旅行经历有关,也可能与他的内心情感有关。
  2. 艺术特点
  • 简洁的语言:诗的语言简洁明了,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却能准确、生动地表达诗人的情感。
  • 强烈的对比:诗中通过“风雨”、“荒涂”、“残夜”等元素,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
  • 深刻的寓意: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的个人感受,还可能蕴含着更深层次的哲理和思考。
  1. 文化影响:《宿二林》在中国文化中具有一定的地位,被收录于各种文学作品和诗歌集中,成为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资料之一。

《宿二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之一。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和理解,读者可以更好地体会到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他们对自然、人生的独特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