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线桥村市

聚落鱼盐市,通衢负贩居。
潮头低窄港,桥背受轻车。
伐蔗饭牛足,诛茅煅蛎馀。
青橙与霜橘,味苦代新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铁线桥村市》是清代诗人孙元衡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孙元衡,字湘南,是安徽桐城人,也是一位进士出身的贡生,曾在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担任东昌知府。他的仕途虽然不算显赫,但在他的文学创作中,可以看出他对家乡和人民生活的关注。
  • 诗歌风格:《铁线桥村市》展现了孙元衡作为文人的一面,他不仅在官场有所作为,还留下了许多反映民生的诗作。这首五言律诗以其简练的诗句,生动地描绘了村落的自然景色和当地居民的生活状态。
  1. 诗歌原文与解析
  • 原文:聚落鱼盐市,通衢负贩居。潮头低窄港,桥背受轻车。伐蔗饭牛足,诛茅煅蛎馀。青橙与霜橘,味苦代新蔬。
  • 译文及解析:此诗通过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渔盐集散市场繁忙的景象以及通衢上的商贩往来频繁的图景。“潮头低窄港”描绘了小河港口水位偏低、空间狭窄的特点;而“桥背受轻车”则可能指的是旧时桥梁两侧常有运输车辆通行的情景。“伐蔗饭牛足”可能指甘蔗收割后由牛拉车运送到集市进行贩卖。最后两句则是描述当地的特产,青橙和霜橘,以及用这些水果制作的蔬菜,反映出当地人对食物品质的高要求。
  • 文化价值:《铁线桥村市》不仅是一首反映地方生活的诗篇,也展示了当时社会的经济状况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中国乡村的社会结构和人民的生活方式。
  1. 诗歌背景与影响
  • 历史背景:清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孙元衡的诗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 文学影响:《铁线桥村市》虽然是一首简短的五言律诗,但它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占有一席之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使得这首诗能够跨越时空,继续被后人传诵。
  1. 现代意义
  • 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学者而言,《铁线桥村市》提供了丰富的研究对象。它不仅展示了清代诗歌的风格和特点,也为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风俗提供了窗口。
  • 教育价值:通过对《铁线桥村市》的学习和解读,可以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同时增进对中国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铁线桥村市》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短诗,通过简单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情以及对普通人生活的细腻观察。这不仅是对中国古代诗歌传统的一种继承,也是对传统农耕文化的一次深刻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