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朔三日即事

风回潮涌沸千滩,马上相逢无好颜。
几处军声谈笑里,一年春色是非间。
仓皇道路应多梗,脱略风规偶逾闲。
降将昔闻蒙上赏,鲸鲵何日悔愚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二月朔三日即事》是清代诗人孙元衡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孙元衡,字湘南,安徽桐城人,贡生出身,后官至东昌知府。他的文学作品包括《赤嵌集》,记录了他对当地风土人情的观察和体验。他通过诗歌展现了自己对当时政治和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
  2. 诗歌原文:自古皆然莫怨今,青袍蚤已任升沈。 未能鬻子勤桑土,但道烹鱼溉釜鬵。 御众狙公徒任术,鉴形𡠜母孰知心。
  3. 诗歌内容解析:《二月朔三日即事》表达了诗人在特定历史时期内对于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之间矛盾的思考。诗中“青袍蚤已任升沈”可能指的是诗人早年投身仕途,而“未能鬻子勤桑土”则反映了诗人对农业劳动的重视以及其对传统士人责任的认同。“御众狙公徒任术”可能指的是诗人对那些专权者的态度,认为他们只依赖权术而非真正的才能来处理政务。最后,“鉴形𡠜母孰知心”则反映了诗人对人心的怀疑以及对人与人之间真实情感的渴望。
  4. 诗歌风格分析:《二月朔三日即事》体现了孙元衡作为一位文人的忧国忧民情怀,同时展现了他在面对社会现实时所持有的独特见解和批判态度。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社会现象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于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交织的复杂感受。
  5. 文化价值评估:《二月朔三日即事》不仅是孙元衡个人的文学成就,也是清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首诗通过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想内容,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和文化研究资料,同时也为人们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提供了窗口。

《二月朔三日即事》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部蕴含着深沉历史感和人文关怀的作品。通过了解这首诗及其作者,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文人的风采,还能从中感受到他们对时代和社会的深切关注和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