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宿对月有怀

金波玉叶海天陲,春思羁愁两自知。
蛮嶂更无坚卧地,邮亭况是忆君时。
千声动壑差蕃疾,万影当门雾豹窥。
何似草堂鸡犬静,坐移花影步吟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旅宿对月有怀》是清代孙元衡创作的文学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内涵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孙元衡,字湘南,安徽桐城人,贡生,官至东昌知府,著有《赤嵌集》,记录其任职台湾时的土风物产。
  1. 作品内容
  • 原文:金波玉叶海天陲,春思羁愁两自知。蛮嶂更无坚卧地,邮亭况是忆君时。千声动壑差蕃疾,万影当门雾豹窥。何似草堂鸡犬静,坐移花影步吟诗。
  • 注释:金波玉叶指的是秋天的景色,春思羁愁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蛮嶂”指险峻的山峰,”邮亭”则是指供旅行者休息的地方。”千声动壑差蕃疾”描绘了夜晚山谷中的声响,而”万影当门雾豹窥”则形容了夜晚的景象。最后一句”何似草堂鸡犬静,坐移花影步吟诗”则是诗人想要找一个安静之所,以诗会友的愿望。
  1. 文学赏析
  • 意境深远:《旅宿对月有怀》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秋天的山水画卷,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朋友的思念之情。
  • 情感真挚: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将自己的情感与大自然紧密相连,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 艺术特色: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千声动壑”、“万影当门”等,这些意象生动形象,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 创作背景
  • 孙元衡的这首诗创作于他任东昌知府期间,那时他可能因公务繁忙而无法经常回家乡。因此,当他有机会在旅途中遇到明月之时,便有了此诗的创作冲动,以此来表达他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经历的感慨。
  1. 影响评价
  • 虽然孙元衡的诗作不多,但《旅宿对月有怀》因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内涵,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这首诗不仅是孙元衡文学成就的代表,也成为了研究清代文人心态和社会背景的重要文献。

《旅宿对月有怀》不仅展示了孙元衡卓越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对于喜欢古典文学的读者来说,这首诗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研究和欣赏对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