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有感

仆婢都因药饵忙,自量生理坐胡床。
抛书岂有安身法,止酒应无却病方。
老圃寻花风邑邑,空庭待月露瀼瀼。
南天草木逃秋令,烂熳惊看镜里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独坐有感》是清代诗人孙元衡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孙元衡:清代安徽桐城(今属安徽省桐城市)人,字湘南。贡生,官至东昌知府。著有《赤嵌集》,记录了其任台湾同知后的地方风物与土产情况。
  1. 诗歌原文
  • 第一联:“仆婢都因药饵忙,自量生理坐胡床。”描述了家中仆人忙碌于药物之事,而自己则选择坐下来思考未来的生活。
  • 第二联:“抛书岂有安身法,止酒应无却病方。”表明在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和健康保障的情况下,书籍无法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饮酒可能暂时缓解不适,但并非长远之计。
  • 第三联:“老圃寻花风邑邑,空庭待月露瀼瀼。”描绘了老园丁在寻找花朵时心情焦躁,以及自己在庭院中孤独等待月亮的情景。
  • 第四联:“南天草木逃秋令,烂熳惊看镜里霜。”反映了南方的草木开始迎接秋天的到来,而诗人看到镜子中的自己,突然感到岁月无情地爬上了脸庞。
  1. 诗的主题
  • 诗中通过描述日常生活的点滴,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诗中的“独坐”、“抛书”、“止酒”等词汇,展现了一种超脱物质生活追求的精神境界,同时也揭示了诗人在面对困境时的无奈与彷徨。
  1.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孙元衡的诗作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著称,其诗句直白而富有哲理,善于捕捉生活中细微的情感变化。
  • 意境营造:诗篇通过对日常生活景象的描绘,构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1. 历史背景
  • 时代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一个封建社会逐渐走向衰落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自身的经历,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 文化背景: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诗中的“老圃寻花”和“空庭待月”等意象,体现了这一文化传统的影响。

《独坐有感》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种情感和思想的表达。它让我们看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同时也提醒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要学会停下脚步,审视内心,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