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僧约游南山

老僧为说南山胜,笑指诸峰迥不群。
会待秋高残暑退,芒鞋同踏万重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徐光义的《与僧约游南山》是一首描述与僧人共同游览南山美景的诗歌。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人背景
  • 生平简介:徐光义,南宋时期著名诗人,其创作多涉猎自然风光和隐逸生活,诗风清新脱俗。他的诗歌作品在当时广受赞誉,流传至今。
  • 艺术风格:徐光义擅长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山水之美,其诗作常流露出超然物外的禅意,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受。
  • 代表作品:除《与僧约游南山外》,徐光义还有许多传世佳作如《送僧游南岳》。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他高超的艺术造诣,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趋向。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老僧为说南山胜,笑指诸峰迥不群。会待秋高残暑退,芒鞋同踏万重云。
  • 译文:老和尚向我讲述南山的美丽,笑指着群山中最为出众的一座山峰。等到秋天来临天气凉爽,我与僧人一起踏上层层叠叠的云雾,共赏这迷人的景色。
  • 注释:本诗没有复杂的修辞或典故,而是直接描绘了一幅与僧侣同行,欣赏南山美景的画面。语言平实而富有画面感,使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那种宁静与和谐。
  1. 赏析与写作背景
  • 赏析:这首诗以其朴素无华的风格,展现了诗人与僧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他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诗中的“山”不仅仅是地理上的名词,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代表了诗人对自由、独立和超脱的追求。
  • 写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的社会环境复杂多变。诗人通过与僧人的交往,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远离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追求。
  1. 文化意义
  • 佛教文化影响:南山在许多佛教圣地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与僧约游南山这一活动也蕴含了深刻的佛教文化意义,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信仰之间的和谐共生。
  • 禅宗思想体现:南山作为佛教的重要场所,诗人在这里与僧人的相遇,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旅行,更是一次心灵的对话和修行的体验,反映了禅宗思想中的清静无为、返璞归真的理念。

徐光义的《与僧约游南山》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它通过简洁的文字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诗人对禅宗思想的追求和实践。这首诗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也是研究宋代文学、宗教文化及社会生活的重要文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