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花声春暮

屈指怕春归。不展双眉。柳丝无计系斜晖。又是黄昏时候也,烟霭如迷。
绣户闭帘衣。兀坐窗西。无情灯惯把人欺。夜夜虚开花一穗,赚我归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卖花声春暮》—— 词中之韵,情之所系

徐元瑞的《卖花声·春暮》是一首描写春日登高、感时伤怀的词。它不仅展现了春天的景色和情感,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深刻感慨。

在《卖花声·春暮》中,“乔木古台荒。野径苍苍。杜鹃声里怨斜阳。剩水残山春又老,花落横塘。”这几句描绘了一幅荒凉的旧台景象,以及杜鹃鸟悲鸣中夕阳西下的情景。这些细节不仅生动地传达了春天的凋零与消逝,更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引发读者对生命无常的沉思。

再如“往事暮云长。满眼兴亡。采莲遗曲最凄凉。回首当年歌舞地,无数垂杨。”则通过历史的回眸和现实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心中的哀愁与失落。他不仅感叹时光的飞逝,更对曾经繁华的场景感到无尽的哀思。

“过春山,清江苏吴县人,字葆中,号湘云。诸生。曾为新、旧《唐书》补遗纠误,未成而卒。”这样的背景信息为我们理解这首词提供了重要的线索。他的生平和创作活动让我们对这部作品有更深的情感共鸣,感受到作者对于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及其个人命运的无奈。

《卖花声·春暮》不仅仅是一首表达对春天美景欣赏的词作,更是一部蕴含着深沉哲思、抒发着人生感慨的作品。从每一个字里行间,我们都能体会到徐元瑞对于生命、时间和历史的深深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