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磴盘旋上,澄观万象殊。
入云双屐健,破晓一筇孤。
眼界饶空阔,林烟乍有无。
凭谁呼懒瓒,为写晚秋图。
九日上宝珠洞绝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九日上宝珠洞绝顶》是清代诗人恭泰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山观景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语言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秋天的景色。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作者简介:恭泰,原名公春,字伯震,号兰岩,为满洲旗人。恭泰是乾隆戊戌年的进士,后来官至盛京兵部侍郎。他的仕途经历丰富,从政多年,但最终并未在官场中取得显著成就。他的生活和创作都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然之美的态度。
诗歌原文:石磴盘旋上,澄观万象殊。入云双屐健,破晓一筇孤。眼界饶空阔,林烟乍有无。凭谁呼懒瓒,为写晚秋图。
诗意解析:这首诗以“九日上宝珠洞绝顶”为题,描述了登高望远时的所见所感。首两句“石磴盘旋上,澄观万象殊”,描绘了攀登的过程以及登高后的视野变化。第三四句“入云双屐健,破晓一筇孤”,形象地表达了山路曲折,步履艰难,清晨独自一人的孤独感。第五六句“眼界饶空阔,林烟乍有无”表现了站在山顶之上,四周景色开阔、林中薄雾缭绕的景象。最后两句“凭谁呼懒瓒,为写晚秋图”,则是邀请他人一起欣赏这美丽的秋色。
文学鉴赏: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独到见解。通过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内心的抒发,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深远的自然之中,体验那份超脱尘世的宁静与美好。
艺术特色:恭泰的诗歌语言精炼而富有画面感,善于捕捉细微之处,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中所描绘的景致和情感。这首诗的意境深远,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哲理的一种思考和表达。
《九日上宝珠洞绝顶》不仅是一首优美的古诗,也是一幅生动的画卷,让读者能够在阅读中体验到作者的内心世界和他对自然美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