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泊阊门

阊门夜泊意踌躇,城郭犹传旧阖阊。
画舫已过寒食后,红镫不减上元初。
元都几见花重发,皋庑宁无客更居。
诗酒欲追唐祝兴,清狂只恐未能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夜泊阊门》是明代诗人沈愚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品原文
    丝丝杨柳拂官河,烟际楼台隔岸多。此夜阖闾城下泊,满船明月听吴歌。

  2. 作者介绍

  • 沈愚,字通理,号倥侗生,明苏州府昆山人。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为“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并称为“吴门四家”。沈愚家学渊博,诗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
  1. 文学价值:《夜泊阊门》以其简洁而富有韵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晚江南水乡的画面。诗中的“丝丝杨柳”、“烟际楼台”以及“月下听吴歌”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深刻的意境,使人仿佛能感受到那江南水乡的静谧与美丽。

  2.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这首诗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巧妙融合,通过“丝丝杨柳”、“烟际楼台”、“此夜阖闾城下泊”等景象,展现了一种静谧的夜晚氛围。
  • 音韵和谐:全诗采用七言绝句的形式,每一句字数相等,节奏分明,读来朗朗上口,音韵和谐。
  • 意象丰富:诗中的“杨柳”、“楼台”、“吴歌”等意象丰富,既有视觉之美,也有听觉之韵,使得整首诗更具画面感和音乐美。
  1. 文化背景:沈愚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明代诗人,其文学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夜泊阊门》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他个人的生活经历、家乡风情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江南地区的文化特点和审美追求。

《夜泊阊门》不仅是沈愚的一首杰出作品,也是明代诗歌艺术的佳作之一。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文化内涵,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