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令题竹垞图

春明梦断,小长芦、重整数间茅屋。晴日疏窗烟缕散,浅露一丛寒玉。扑鹿沙沤,惺忪岸柳,暗水当门缘。曝书亭子,与谁消夏同曝。
恰喜短棹频过,深杯屡把,不远江乡曲。细按蘋洲渔笛谱,醉劈蛮笺十幅。衮衮诸公,万人海里,只是相争逐。输君高卧,垞南垞北皆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百字令·题竹垞图》是诗人徐釚创作的一首词。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词的艺术特点,并结合作者徐釚的背景与生平,来全面理解其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1. 作者简介
  • 生平简介:徐釚,字电发,号拙存、虹亭、枫江渔父,生于江南吴江,是清初著名的文人。他虽为监生,但并未涉足仕途,而是一位以文采著称的学者和诗人。
  • 文学成就:徐釚的文学创作涵盖诗歌、词、文等多种形式,其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其中,他的诗词尤为人称道,尤其是词作在风格上追求华美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展现了独特的审美趣味。
  1. 词作内容解析
  • 画面描绘:《百字令·题竹垞图》通过对画中景色的描绘,传达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自然之美的意境。词中“晴日疏窗烟缕散,浅露一丛寒玉”一句,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秋日景象,烟缕散去,露出一丛寒玉似的竹子,营造出一种静谧、清新的氛围。
  • 情感寄托:此词不仅是对美景的赞美,更蕴含着诗人对人生态度的思考。通过对比“输君高卧,垞南垞北皆竹”,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尘世争斗的超然态度。
  1. 艺术特色分析
  • 语言运用:徐釚在《百字令·题竹垞图》中运用了典雅而生动的语言,如“晴日疏窗烟缕散,浅露一丛寒玉”等句,既描绘了景物,又体现了诗人的情感和审美取向。
  • 结构布局:词的结构严谨而不失灵活,起承转合自然过渡,层次分明,充分展现了古典诗词的韵律美和节奏感。
  1. 历史影响及评价
  • 历代评价:自《百字令·题竹垞图》问世以来,受到了后世众多文人墨客的喜爱和传颂。清代诗人吴锡麒的《百字令·阮芸台学使元重摹竹垞图属题即用卷中原韵》便是对其的进一步诠释与传承,两首词都展示了同一种意境,即隐逸生活的向往。
  • 后世影响:徐釚的词作不仅在当时受到推崇,而且对中国词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特别是他对词境的探索以及抒情手法的创新,为后来的文人提供了宝贵的艺术灵感和创作范例。

《百字令·题竹垞图》作为徐釚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在艺术上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到的审美视角,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和对自然、人文关系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与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徐釚的文学世界及其时代背景,从而更加贴近这位古代文人的思想感情与美学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