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 西湖感旧

葛岭苔荒,孤山鹤去,重来漫醉觥船。屈指繁华,笙歌不似当年。酒垆依旧人何处,上裙腰、草绿堪怜。转凄然,多少坟头,石马嘶烟。
踏青犹记曩时路,但柳迷花港,燕触风帘。遮莫消凝,新愁更锁眉尖。蓬莱梦短心情懒,放轻桡、且伴沤眠。莫憎嫌,刚度刘郎,又到桃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高阳台·西湖感旧》是一首充满情感色彩的词,由清江南吴江人徐釚所著。此词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繁华的回忆及当下的哀愁之情。下面是对该词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徐釚(1602—1647),字电发,号拙存、虹亭、枫江渔父,江南吴江人。康熙十八年,他受邀参加博学鸿儒考试并获授检讨职,后在史馆中称大作手。他的词作品有《南州草堂集》、《词苑丛谈》、《菊庄词》等,其中不乏婉约派风格的作品,如《高阳台·西湖感旧》。
  1. 词作原文
    葛岭苔荒,孤山鹤去,重来漫醉觥船。屈指繁华,笙歌不似当年。酒垆依旧人何处,上裙腰、草绿堪怜。转凄然,多少坟头,石马嘶烟。踏青犹记曩时路,但柳迷花港,燕触风帘。遮莫消凝,新愁更锁眉尖。蓬莱梦短心情懒,放轻桡、且伴沤眠。莫憎嫌,刚度刘郎,又到桃边。

  2. 词作赏析

  • 这首词以“高阳台·西湖感旧”为题,通过描写诗人游历西湖的情景与感慨,表达了作者的怀旧之情和国破家亡后的悲痛。
  • 首句“葛岭苔荒,孤山鹤去,重来漫醉觥船”描绘了曾经热闹的西湖如今荒芜凄凉的景象,以及诗人重游此地的迷茫与无奈。
  • “屈指繁华,笙歌不似当年”则进一步抒发了对往昔盛世的怀念以及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巨大落差所带来的失落与悲凉。
  • “酒垆依旧人何处”透露出对过往欢聚时光的追忆以及对人物消逝的哀伤。
  • “草绿堪怜”与“石马嘶烟”两句,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增添了词作的意境美与历史沧桑感。
  • 结尾的“蓬莱梦短心情懒”,反映了诗人心境的转变,从最初的轻松愉悦转变为现在的忧郁沉思。
  • “莫憎嫌,刚度刘郎,又到桃边”则表达了一种超脱的心态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不舍,同时也隐含着对未来可能的再度经历的期待。

徐釚的《高阳台·西湖感旧》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读者,更因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而值得人们细细品味。通过对该词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生活态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