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再登孤屿潮急不得到遂至馆头

江上变气候,金风被兰渚。
归淙偶回沿,中川眷琳宇。
仙舟幸同携,晓吹韵笳鼓。
弥弥沈石华,离离出竹祖。
是时回怒潮,榜人喑无语。
声喧千石钟,势挽万钧弩。
超越匪尺寻,端倪辨铢黍。
方蓬失罡飙,何必弱水阻。
翻忆前度来,目成渺何所。
心逐虚舟游,迹谢短筇拄。
修涂果安穷,噫气空尔怒。
稍欣即次安,已慰登陟苦。
寄谢海上鸥,忘机久予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您提供的文本“欲再登孤屿潮急不得到遂至馆头”是一首宋代的诗,名为《次韵曹辅到南康》。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南康(今属江西)期间,面对江水汹涌澎湃、无法再次登上孤屿的无奈和失落。接下来,我将为您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背景与创作背景

  • 作者生平:苏轼(苏东坡),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人、政治家、画家、书法家,被后人誉为“文坛巨擘”。他的生活经历丰富,曾因政治原因多次被贬谪,但其文学成就非凡,尤其在诗歌、散文、词方面有极高的造诣。
  • 创作时间:此诗创作于苏轼被贬往江西南康的途中。当时,由于苏轼的政治失意,他在南康逗留期间创作了许多感慨时事的作品。

2. 诗句解读

  • “欲再登孤屿”:这句表达了诗人想要重返曾经攀登过的孤屿的愿望。孤屿可能是指某个自然或人文的小岛,苏轼在这里可能有特殊的感触或者回忆。
  • “潮急不得到”:“潮急”指江水涨潮时的急速和猛烈。这句表明由于江水汹涌,诗人未能如愿以偿地再次登临那孤屿。这种描写传达了诗人面对大自然力量的无奈和挫败感。
  • “遂至馆头”:这里的“馆头”可能指的是一个供游客休息或观景的地方,也可能是一个地名,具体含义需要结合当时的地理环境来理解。

3.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中的“孤屿”、“潮急”和“馆头”,都是极具画面感的意象,通过这些意象的堆砌,形成了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人所描绘的场景之中。
  • 情感表达: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的感叹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间接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波动和情绪变化。

4. 文化与历史意义

  • 文学价值: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苏轼作为一个文人的情感世界和艺术追求,具有较高的文学研究价值。
  • 社会影响:苏轼作为北宋时期的代表性文人,其作品在当时就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的诗风豪放不羁,富有哲理性,对后世的文学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状态,也体现了宋诗的典型特征,即注重情感的真实抒发和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欲再登孤屿潮急不得到遂至馆头》是苏轼文学创作中的一个缩影,通过这首诗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苏轼的文学才华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