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送黄仙裳南归

长安松下读书人,皂帽萧然迥出尘。
暂傍香台寻胜侣,却乘秋水问归津。
诗传摩诘真如画,豪拟元龙未觉贫。
犹记高楼吟啸处,十年迢递海陵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日送黄仙裳南归

徐秉义,长安松下的读书人,皂帽飘飘,宛如出尘之态。暂傍香台寻胜侣,却乘秋水问归津。诗传摩诘真如画,豪拟元龙未觉贫。犹记高楼吟啸处,十年迢递海陵春。

这首诗以“秋日”为背景,描绘了主人公在秋日的某个时刻与友人相聚的情景。诗中的主人公身着皂帽,头戴高冠,形象地表现了他的身份和地位。他暂时依附于香台,寻求与朋友的相聚。然而,他的内心又充满了对归乡的渴望,想要寻找回家的路。这种矛盾的情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意。

诗中的“诗传摩诘真如画,豪拟元龙未觉贫。”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他不仅欣赏自然美景,更追求艺术上的完美。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像唐代画家张大千(摩诘)的画一样,真实、生动、细腻。同时,他也像西汉时期的名士陈平(元龙)那样,虽然生活并不富裕,但内心却充满了自信和骄傲。

最后一句“犹记高楼吟啸处,十年迢递海陵春。”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他回忆起在高楼上吟咏诗歌的情景,那种快乐和自由仿佛就在昨天。而如今已经相隔十年,他仍然思念家乡,期盼着再次回到那个美好的季节。

这首诗不仅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更是对人生、友情和艺术的深刻思考。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激情、才华横溢的诗人形象,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