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缪继丰赏菊

清淡方能结净缘,引来白雪喜连篇。
九秋独立心俱远,三径幽栖地觉偏。
花不炎凉邀客赏,香惟悠久带霜妍。
唤回春色西风里,欲与梅兄抗暮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缪继丰赏菊》是清代诗人徐寅吉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以其简洁而含蓄的表达方式,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和审美追求。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 清淡方能结净缘:这句诗传达了一种淡泊明志、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强调只有心境如水才能与世间万物和谐相处。
  • 引来白雪喜连篇:描述了菊花盛开时的洁白与美丽,如同雪中的精灵一般,给人以纯洁无暇的感受。
  • 九秋独立心俱远:表达了诗人在秋天这个收获的季节里内心的超然,仿佛身处于遥远的他乡,与世俗的距离感油然而生。
  • 三径幽栖地觉偏:描绘了一处幽静的小径,诗人独自漫步其中,感受到了与众不同的宁静和孤独。
  • 花不炎凉邀客赏:意味着即使在最热闹的时刻,诗人也能找到一片清凉之地,享受自然的赠予。
  • 香惟悠久带霜妍:强调了菊花香气的持久和美丽,即便在寒冷的霜降中依然能够展现出独特的风采。
  1. 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和缪继丰赏菊》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人所描述的景致之中。
  • 语言优美:徐寅吉的语言平实而富有韵味,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
  • 情感真挚: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1. 文化背景
  • 清初文学:《和缪继丰赏菊》创作于清朝初期,这一时期的文化氛围对诗歌的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 文人雅集:诗中提到的听罗丈弹雒神操作等情节,反映了文人雅集中的交流与切磋,是清初文人生活的一部分。

《和缪继丰赏菊》不仅以其优美的诗句吸引了无数读者,更因其所蕴含的深刻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而成为研究清代文学的重要文献之一。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理解,人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