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度春来,连番雨过,旧时庭宇。沿缘渐绿,也有东风吹汝。傍墙阴、荒寒自怜,落花飞絮都无绪。任空阶长遍,钱钱难买,韶华常住。闲伫。
题诗处。认石上模糊,剥残如许。土花谁扫,一片藓黏孤树。只残碑、凉露卧烟,碎纹刻净青未去。看红桥、瘦柱波横,碧绣千年古。
琐窗寒 · 苔
介绍
《琐窗寒·苔》是清代词人殷秉玑的作品。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深刻感受和内心世界的抒发,体现了中国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抒情手法和主题。
殷秉玑是清代词坛上一位颇具影响力的文人,他的词作多以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他擅长使用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哲思。《琐窗寒·苔》便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
该词的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也是理解其深层含义的重要方面。周邦彦在创作该词时已经年逾花甲,身处南宋时期的汴梁。此时的他已经经历了许多世事变迁,但仍然保持着一颗对故乡、对故人深切思念的心。因此,他的词作往往充满了浓重的思乡之情和深深的怀旧之意,这也为《琐窗寒·苔》赋予了特定的历史与文化色彩。
词的开头部分“几度春来,连番雨过,旧时庭宇”直接切入主题,通过对春雨的描写引出了季节的变化和时间的流逝。随后,词人转入对庭园环境的描绘,“沿缘渐绿,也有东风吹汝”,这两句描绘了庭院中的植物随时间逐渐生长的情景,暗示着生命的循环和岁月的无情。
“傍墙阴、荒寒自怜,落花飞絮都无绪。”进一步渲染了词人内心的孤寂与落寞。这里的“荒寒”不仅指的是外部环境的荒凉,更是指词人内心深处无法摆脱的孤独感。“任空阶长遍,钱钱难买,韶华常住”表达了词人对于时光易逝的感叹,以及无法用金钱购买的青春和美好回忆的无奈。
在词的下片,词人通过“闲伫。题诗处。认石上模糊,剥残如许。”等句,描绘了自己独自站在石碑前,凭吊往昔的场景。这里,“石上模糊,剥残如许”不仅是对过去的回忆,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记忆的模糊。而“土花谁扫,一片藓黏孤树。”则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静谧和词人的孤独状态。
“只残碑、凉露卧烟,碎纹刻”一句收束全篇,词人在残破的石碑前感受到岁月的痕迹和生命的沧桑。这不仅是对过往的追忆,也是对未来的感慨,反映了词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入思考。
《琐窗寒·苔》作为一篇古典文学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优美的艺术表现,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自然、人生及历史的感悟。通过对这首词的解读,不仅能欣赏到古代文学的魅力,还能更深入地理解古人的情感世界和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