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秋郊行

循行岂是补春游,揽辔轻驰谢眺洲。
岸接小桥村路曲,烟凝萧寺梵钟幽。
尘怀顿向闲中涤,野况都从望里收。
风日蹉跎秋过半,家家场圃筑西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暮秋郊行偶述》是明代诗人谢榛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深刻观察和感受,也反映了其个人的情感体验和哲学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1. 作者简介
  • 谢榛(1495-1575),字茂秦,自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山人。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也是一位文学理论家。他的作品深受当时文人的喜爱,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诗歌原文
  • 太行迢递起苍烟,凄断鸣鸿倚杖前。
  • 南阻黄巾愁落日,东游皂帽感当年。
  • 山城秋老行边树,河甸寒生战后天。
  • 独有王孙多侠气,千金骏马猎荒田。
  1. 诗歌解析
  • 太行迢递起苍烟:这句描绘了太行山脉延伸至天际的景象,给人以辽阔、深远之感。“苍烟”则形容山间的雾气,增添了一份神秘与诗意。
  • 凄断鸣鸿倚杖前:鸿雁在秋天鸣叫,是古人常用来表达哀愁之情的象征。这里的“倚杖前”则描绘了诗人独自面对鸿雁时的情景,可能蕴含着对过往岁月或友人的思念。
  • 南阻黄巾愁落日:黄巾之乱是历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它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悲伤。“愁落日”表达了诗人对这一历史事件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忧愁。
  • 东游皂帽感当年:皂帽可能是古代官员的标志,这里指东游的官员。而“感当年”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岁月的回忆和感慨。
  • 山城秋老行边树:山城在秋天显得更加苍老,行边的树木也被秋风吹得沙沙作响。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秋日山城的宁静景象,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河甸寒生战后天:河甸在战争中被破坏,如今只剩下寒冷和荒凉。这句话表达了战争对国家和人民的破坏,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战乱的厌恶和痛恨。
  • 独有王孙多侠气,千金骏马猎荒田:这里的“王孙”是指贵族子弟,他们通常具有侠义精神。而“千金骏马”则是形容他们的财富和地位。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贵族子弟的赞赏,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自由、豪放生活的追求。

《暮秋郊行偶述》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歌,更通过这些描写展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哲学思考。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意义,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