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阳台遗址

奋陟宝云山,山椒平如盖。
耕云种瑶草,数亩香晻霭。
高台余废础,登临发深慨。
万象等浮沤,寅宾亦蓬艾。
海底腾金鸦,乾坤拨茫昧。
飞甍丽中天,想像壮观最。
落日烘霞岚,晚风动松桧。
未入茶坞游,烟荡湖里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初阳台遗址》是清代诗人桑调元创作的一首七绝诗。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初阳台遗址》的作者是桑调元,字伊佐,别号独往生、五岳诗人。他生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八月十三日,卒于乾隆五十一年(1787年)。他是浙江钱塘人,雍正十一年成进士,授工部主事,引病归。曾从劳史受理学,主讲九江濂溪书院和滦源书院,晚年主讲余山书屋。其诗豪宕不群,深得山水之助,有《韬甫集》《五岳集》《论语说》《躬行实践录》。他的诗歌创作多与游历名山大川相关,能步行百里,遍游五岳,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山水的感悟在其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2. 作品原文:奋陟宝云山,山椒平如盖。耕云种瑶草,数亩香晻霭。高台余废础,登临发深慨。万象等浮沤,寅宾亦蓬艾。海底腾金鸦,乾坤拨茫昧。飞甍丽中天,想像壮观最。落日烘霞岚,晚风动松桧。未入茶坞游,烟荡湖里外。

  3. 白话翻译与赏析:此诗描述了作者攀登宝云山的场景和感受。“奋陟宝云山”表明了他对山峰的向往与挑战;“山椒平如盖”描绘了山峰的形状;“耕云种瑶草”展现了一种隐居生活的理想状态;“高台余废础”则表达了对古迹的怀念与感慨;“海底腾金鸦”可能寓意着希望或梦想在天际飞翔。整体上,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以及对于历史的沉思。

《初阳台遗址》不仅是一首诗词,更是对自然之美的赞颂,对历史遗迹的缅怀以及个人情感的一种表达。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和深厚的艺术功底,同时也反映了清代文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尊崇与传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