钤山冈上势如焚,独剖丹心报大君。
汉殿已无辛庆忌,阿谁流血救朱云。
杨忠悯公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杨忠悯公祠》是清代庄纶渭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作者本人的思想情感。以下将详细介绍:
- 创作背景:《杨忠悯公祠》创作于清朝乾隆年间,当时庄纶渭担任浙江定海知县。诗中“汉殿已无辛庆忌,阿谁流血救朱云”两句,可能指的是汉代忠臣辛庆忌和朱云的故事,这些典故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被引用来赞美忠诚和勇敢的品质。
- 诗歌原文:
独剖丹心报大君。
汉殿已无辛庆忌,
阿谁流血救朱云。
- 诗句解析:
- “独剖丹心报大君”:形容一个人坚定地为了国家或信仰而牺牲,表现出极高的忠诚和牺牲精神。
- “汉殿已无辛庆忌”:指汉朝时期,辛庆忌以身许国,不愿屈服于权贵,最后壮烈牺牲。此处可能暗指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或理想中的典范。
- “阿谁流血救朱云”:描述历史上的朱云,因直言进谏而被汉武帝处以宫刑,但朱云宁死不屈,表现出高洁的品格。
- 作者介绍:庄纶渭,字对樵,号苇塘,江苏武进人,他是一位清代诗人,曾官至浙江定海知县。他的诗歌作品多表现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以及对道德情操的追求。
- 主题思想:
- 忠诚与牺牲:诗中通过描绘古代忠臣的事迹,强调了忠诚与牺牲的重要性,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 历史与现实的联系: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诗人可能在思考现实社会中类似忠诚和勇敢的行为是否还存在,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传承这些美德。
- 文化影响:
- 庄纶渭的这首《杨忠悯公祠》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它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现代读者的一种启示,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坚持自己的信仰和原则,做出正确的选择。
《杨忠悯公祠》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和历史的见证。它通过赞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传达了一种深刻的文化价值观念,即忠诚、牺牲和正直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