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城南鱼窝道中

渡河村落少,南北讶晨星。
鸽怖依禅树,鸥闲宿野亭。
寒梅深破腊,冻柳远含青。
浩荡知春近,农歌渐可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行城南鱼窝道中》是一首清代诗人袁佑创作的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南岸渔村的宁静生活,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下面将从诗歌内容、作者背景和创作风格等方面进行介绍:

  1. 诗歌内容
  • 自然景观:诗中描绘了渔村周围的自然环境,包括渡河的村落、晨星与南北的景象,以及寒梅和冻柳等植物的描写。这些景象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的乡村风光画卷。
  • 动物生态:诗中还提到了鸽子和鸥鸟的生活状态,如“鸽怖依禅树”和“鸥闲宿野亭”,展现了动物在自然环境中的悠然自得。
  • 农耕文化:最后两句“农歌渐可听”反映了农民在春天临近时的喜悦和对丰收的期待,体现了农耕文化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1. 作者背景
  • 袁佑:袁佑是清代直隶东明人,字杜少,号霁轩。他于康熙十一年拔贡,官至内阁中书。尽管他的仕途并不显赫,但在文学创作上有着不凡的成就,著有《霁轩诗钞》。
  • 生平经历:袁佑曾在康熙时期被召试博学鸿儒,并被授予翰林院编修等官职。他的一生虽然不算辉煌,但在文学方面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1. 创作风格
  • 简洁明了:《行城南鱼窝道中》的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场景之中。
  • 意境深远:诗中的意象丰富,如“寒梅深破腊,冻柳远含青”等,不仅展示了自然之美,还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哲理。
  • 情景交融:诗歌将人物、动物、植物等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和谐统一的图景,展现了自然界万物的生机与活力。

《行城南鱼窝道中》是一首表达了对大自然美景赞美之情的五言律诗。通过对其内容的深入探讨,可以发现这首诗不仅是一次对自然风光的记录,更是诗人内心感受与哲理思考的体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