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凉静听秋声起,篱外草虫鸣不止。
挑镫坐对松影寒,明月乍出疏林里。
少年华发惊时节,便欲学仙归贝阙。
十载劳心思探珠,半生失计空磨铁。
神仙何必厌妻子,秦楼弄玉随箫史。
织女黄姑会有时,别床异被徒为尔。
先生闻道何其早,红尘莫惜知音少。
须从火底现莲花,肯向秋原同腐草。
与君试访殷七七,至道不烦惟守一。
天台有路度石桥,水流定泛桃花出。
答唐济武太史用来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答唐济武太史用来韵’是清代诗人袁藩所作的一首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词内容的详细介绍:
诗歌原文:
夜凉静听秋声起,篱外草虫鸣不止。
挑灯坐对松影寒,明月乍出疏林里。
少年华发惊时节,便欲学仙归贝阙。
十载劳心思探珠,半生失计空磨铁。
神仙何必厌妻子,秦楼弄玉随箫史。
织女黄姑会有时,别床异被徒为尔。
先生闻道何其早,红尘莫惜知音少。
须从火底现莲花,肯向秋原同腐草。
与君试访殷七七,至道不烦惟守一。诗歌赏析:《答唐济武太史用来韵》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夜晚的景色和内心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修行和友情的深刻思考。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象征等,使得整首诗富有哲理和艺术魅力。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也蕴含了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友情和知音的珍视。
作者介绍:袁藩(约公元1704年-约公元1789年),字宣四,号松篱,清朝文学家,出生于山东淄博淄川。他是康熙癸卯科的举人,有《敦好堂集》传世,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审美情趣。袁藩的作品以诗歌为主,其中《答唐济武太史用来韵》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展示了他的才情和思想深度。
《答唐济武太史用来韵》是一首充满哲理和艺术魅力的诗歌,它不仅体现了袁藩的文学才华,也展现了他对人生、修行和友情的深刻思考。这首诗值得人们深入研读和欣赏,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