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漏三声烛半条,杏花微雨湿轻绡,那将红豆寄无聊?
春色已看浓似酒,归期安得信如潮,离魂入夜倩谁招?
浣溪沙 · 莲漏三声烛半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夜晚已深,默默地守候着流泪的蜡烛,春天的微雨一点一点地打湿红花,遥寄的南国红豆因为离别的愁苦招致埋怨。
春天已过了许多,那个心底的人未有像潮水一样守约归来,撩起在夜晚梦见他的小心思,却不能将其招入梦中。
介绍
《浣溪沙·莲漏三声烛半条》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创作的一首词。该篇词作上阕以春夜景致开端,杏花微雨,着重写景,下阕写因相思而失望的心情。虽明写春色似如美酒浓烈,爱人采撷红豆遥寄无聊,实则是为了突出对于离家已久的爱人深切的思念,远方伊人归期不得的焦急与惆怅。这首词运笔如行云流水,清隽自然,描写爱情真挚缠绵。
注解
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一作“纱”。
莲漏:即莲花漏。宋·毛滂《武陵春》词:“留取笙歌直到明,莲漏已催春。”
杏花雨:清明前后杏花盛开时的雨。
红绡:代指红色花朵。
那(nèi):犹奈。白居易《罢杭州领吴郡寄三相公》:“那将最剧郡,付与苦情人。”
红豆:红豆树、海红豆及相思子果实的统称。古诗词中常以之象征爱情或相思等。
“那将红豆寄无聊”句:意谓愁极无奈之时便将红豆取出,记下这无聊的心绪。
信如潮:即如信潮,谓如定期到来的潮水一样准确无误。
倩:请。
赏析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黄天骥《纳兰性德和他的词》:本篇写春夜怀人的心情。在春色溶溶的晚上,对着家中寄来的红豆,心情实在难堪。“春色已看浓似酒,归期安得信如潮”两句,清隽自然,有如行云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