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白阳古木寒鸦

两崖老树摇秋声,疏林摵摵飘红英。
槎丫瘦削倍萧瑟,俄看数点寒鸦横。
横处排空复成阵,欲落不落栖还惊。
性果求安便止宿,心缘怀侣犹飞鸣。
商飙习习振林谷,纷纷翔集仍回萦。
一枝岂不故巢恋,归羽未定烦经营。
烟云半抹意惝恍,树杪遮断红霞明。
长空来往极寥廓,徘徊怅望劳浮生。
合离下上得所适,超忽远近随遐征。
树惟见鸦不见叶,夕阳疏影衔山晴。
山人静者独观妙,机心世虑两不撄。
临流拄杖意何属,坐视物化无枯荣。
写生取神不求似,气味包蓄逾孤清。
微烘淡墨渐无迹,门径异否衡山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陈白阳的《古木寒鸦》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象和孤寂意境的诗篇,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和富有情感的语言,表现了诗人对孤独与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古木寒鸦》是清朝诗人陈白阳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色和寒鸦的行为,表达了诗人对孤独和自然的深深感悟。以下将详细探讨此诗的内容:

  1. 诗歌原文
  • “两崖老树摇秋声,疏林摵摵飘红英。”描述了两崖之间古老的树木摇曳着秋天的声音,而稀疏的树林中飘荡着红色的花瓣。
  • “槎丫瘦削倍萧瑟,俄看数点寒鸦横。”形容树枝因年岁的侵蚀而显得瘦弱且萧瑟,忽然间可以看到几只寒鸦横空而过。
  • “横处排空复成阵,欲落不落栖还惊。”描写了乌鸦在高空中的队形排列如同战场上的阵列,尽管它们准备降落,却因受到惊吓而未能成功落地。
  1. 诗歌背景
  • 这首诗创作于清乾隆年间,属于“乙卯”年。据传,翁方纲对此诗有过点评,认为陈白阳写生取意在于展现枯木的生机,而非简单的死物描绘。诗中的寒鸦象征着生命的脆弱和无常,同时也暗示着自然界的生生不息。
  1. 艺术特点
  • 诗中的自然景观被赋予了强烈的情感色彩,通过对老树、红英、寒鸦等元素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幅秋天的景象。这些细节不仅丰富了画面,也增强了诗句的情感表达力。
  1. 主题思想
  • 《古木寒鸦》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它还深刻地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反思和感悟。诗中通过寒鸦的形象来隐喻人生的孤独与无常,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探求。
  1. 文学价值
  • 作为清代诗歌的代表之一,《古木寒鸦》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容,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当时社会风貌的一种反映和批判。

陈白阳的《古木寒鸦》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致刻画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独特理解和对自然的崇高敬意。这首诗不仅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瑰宝,也是研究清代文学的重要文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