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乡初夏即景

三间茅屋傍江居,椿系轻舟认老渔。
细雨新晴斜日好,柳花桥畔卖鲥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江乡初夏即景》是清朝诗人华兰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对这首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江乡初夏即景》的作者,华兰,字省香,号春浦,天津人,其生活年代为清代乾隆年间。作为一位举人,他曾任全椒知县。华兰的文学造诣和官场经历都为其后来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来源。
  2. 作品原文:“三间茅屋傍江居,椿系轻舟认老渔。细雨新晴斜日好,柳花桥畔卖鲥鱼。”这是这首诗的全文内容,简洁而生动地描绘出一幅江南初夏的田园风光图。
  3. 整体翻译:整首诗的语言风格朴素而优美,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江南水乡特有的宁静与和谐,以及对大自然的深切感悟。
  4. 词句注释:诗中的“三间茅屋”指的是诗人自己的住所,“傍江居”则表达了与江水为邻的生活方式,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对生活的热爱。“椿系轻舟”描绘了渔民划桨的情景,“认老渔”则可能寓意着诗人在仕途上的坎坷或对世事的洞察。
  5. 白话译文与创作背景:这首诗的白话翻译是:三间简陋的茅屋紧邻江边,我在这里居住;渔船在江中轻轻摇曳,识别着年迈的渔夫。细雨过后,天气晴朗,斜阳映照下的美好景色,柳花桥旁传来阵阵卖鲥鱼的吆喝声。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故乡自然风光的怀念以及对于简朴生活的向往。
  6. 名家点评:对于这首诗的评价,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和解读。一些评论指出,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出江南初夏的典型景象,体现了诗人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邃的意境。
  7. 轶事典故:华兰的生平事迹虽然不多,但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他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在当时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江乡初夏即景》不仅因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而被广泛传颂,更因其背后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而成为了研究清代文学不可或缺的一部佳作。对于喜爱文学的朋友而言,了解这首诗及其背后的历史和艺术成就将是一种难得的学习和享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