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怀古

曾把江湖当敌攻,三千强弩水声中。
霸才越国追句践,家法河西仿窦融。
宰树重重封锦绣,宫花缓缓送春风。
谁知苦创东周局,留与平王避犬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临安怀古》是清朝诗人袁枚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情感世界。下面对《临安怀古》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临安怀古》的作者是袁枚,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是一位散文家和小说家。袁枚生于1716年,卒于1797年,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他的一生经历了清代初期到中期的变迁,其间见证了许多重大事件和社会变迁。作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在文学创作上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独到的见解,其作品深受后世读者喜爱。

  2. 诗歌原文与解析:诗中的“曾把江湖当敌攻,三千强弩水声中”表现了诗人对抗外侵者的决心和勇气,通过“霸才越国追句践,家法河西仿窦融”展示了诗人借鉴历史上的策略和方法,以智取胜的精神。“宰树重重封锦绣,宫花缓缓送春风”则描绘了盛世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繁荣生活的向往。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古代英雄故事的模仿,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以及对未来和平的憧憬。

  3. 文学价值:这首诗不仅在艺术形式上具有很高的成就,而且在内容上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现实的反思,诗人表达了一种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同时也体现了文人对于理想政治和社会秩序的追求。这种情感与思想的结合,使得《临安怀古》成为研究清代文化及历史的重要文献之一。

《临安怀古》不仅是一首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了解清代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和诗人的思想情感,从而获得更为丰富和深刻的文化体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