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别天台路已迷,眼前尚觉白云低。
诗人用笔求逋峭,何不看山到浙西?
桐江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桐江作》是唐代诗人汪遵创作的一首咏古七言绝句,出自《全唐诗》,该作品以东汉初年隐士严光(字子陵)不肯为官建设国家而超然物外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士人应为国家效力的肯定和勉励。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东汉初年,当时严光不愿出仕,隐居在富春江(即今天的富春江或桐庐县前后的河段)的滩上,被称为“子陵滩”。汪遵通过这首七言绝句,用东汉初年隐士严光的故事作为题材,既否定了严光不肯为官建设国家而超然物外的消极思想,同时也勉励当今的士人应该为国效力。
诗中描绘了严光在桐江钓鱼,不为权贵所动,坚持自己的清高品格。这一行为被后世解读为不屈于权势、拒绝入仕的高尚情操,是对士人应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一种强调。汪遵借此表达出他对士人应该为国家效力的观点,希望他们能够积极投身于国家的建设和治理之中,而不是像严光那样隐居山林。《桐江作》不仅是对严光个人行为的评论,更是对当时社会价值观和士人精神的深刻反思与倡导。
《桐江作》不仅仅是一首文学作品,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体现了古人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于社会责任感的强调。它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共鸣,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