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别天台路已迷,眼前尚觉白云低。
诗人用笔求逋峭,何不看山到浙西?
注释:桐江是浙江省的一条主要河流,诗人在此作诗。
译文:久别天台山后,我已经迷失了方向,眼前还是那白云低垂。
赏析:此诗描绘了诗人在桐江边看到美丽的景色而感到心旷神怡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久别天台路已迷,眼前尚觉白云低。
诗人用笔求逋峭,何不看山到浙西?
注释:桐江是浙江省的一条主要河流,诗人在此作诗。
译文:久别天台山后,我已经迷失了方向,眼前还是那白云低垂。
赏析:此诗描绘了诗人在桐江边看到美丽的景色而感到心旷神怡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春柳》是清代诗人袁枚所作的一首描写春天柳树美景的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尊重。下面将逐句进行详释: 1. 欲诉衷肠万万条:诗句“欲诉衷肠万万条”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如同千万条细丝一般,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出来。这种比喻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细腻感受,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情感的深度和广度。 2. 满身香雪未全飘:在这句中,描述的是春柳的新芽嫩绿、生机盎然的景象。“香雪”通常指的是白色的花瓣
万里青天月,三更黄鹤楼。 湘帘才手卷,汉水拍天流。 山影如争渡,渔歌半入秋。 深宵无铁笛,空自泊孤舟。 赏析: 《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的名篇,通过描绘黄鹤楼上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自然的深刻感悟。诗的前四句“万里青天月,三更黄鹤楼。湘帘才手卷,汉水拍天流”勾勒出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夜晚画面。诗人站在黄鹤楼上,眺望着满天繁星下的万里青天和明亮的月光,以及江面上的汉水流动
这首诗是诗人对朋友沈凡民的怀念之作。以下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浮生难挹鲁灵光,风义羊求事渺茫。 “浮生”指的是人生飘荡不定,难以把握;“鲁灵光”可能是指历史上著名的鲁国国君鲁庄公(前684年-前662年在位),他以贤德著称,被比喻为“鲁灵光”。这里的“难挹”意味着难以企及,表达出诗人对友人高尚品质和卓越才能的敬佩与怀念。 “风义羊求事渺茫”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追求正义
诗名:题沈凡民兰亭卷子 其一 先生垂老泪星星,行箧常携感旧铭。一代交情存笔墨,三人颜色付丹青。 注释:此诗是清代诗人袁枚的作品。 白话译文: 先生年事已高,眼泪却如星星般闪烁,他常常带着一份对过去的回忆和感慨。他的一生与一位朋友结下的深厚友情,这份情感如同笔墨一般被记录在纸上,而他与三位朋友的交往则仿佛已经化为画家笔下的色彩,永远留存。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然后结合诗句体会手法技巧。 “名字虚无姓渺漫”,首句就点明“盘古”这个传说中开天辟地的巨人的名字与姓名是虚妄的,渺茫的,没有具体的姓氏;这一句既照应了诗题的“冢”,也暗示了诗人对盘古的崇敬之情。接着“当年谁与葬衣冠”,诗人以设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盘古死后埋葬情况的猜想
诗句如下: 生绡一幅红妆影,玉貌珠冠方绮领。 译文如下: 生绡制成的画像中,描绘着一位女子的容颜和装扮,她如同红妆一般美丽,头戴华丽的珠宝,颈间挂着精美的玉器。她的眼波流转如月,照亮了人间的景象,仿佛能夺走鸾篦上的光芒,让人为之倾倒。 注释如下: - 生绡(shēo):一种轻薄透明而柔软的丝织品。 - 红妆:古代女子化妆的雅称。 - 玉貌:形容女子容貌如玉般美丽。 - 珠冠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此诗是诗人与友人在平望相会,同访玉川先生而作。全诗以“轻帆”、“梅花”开篇,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中间四句写景,后四句写友情,最后两句点明主旨。 【答案】 译文:轻快的帆船为我安慰离群索居之苦,得以见到梅花又见君。三径的青苔遮盖着草屋,一湖水面湿润着春天的云朵。风停篆字的影子微微地直着,雨歇时莺声逐渐地传过来
【译文】 汉水茫茫摇白浪,黄鹤楼上高踞浪花上。相传黄鹤在此飞来去,至今犹画仙人像。仙人一来不再来,我竟两次腾麻鞋。更值天公张玉戏,雪花片片飞瑶台。鹦鹉洲,汉阳树,远望迷离一匹布。妙手描成白泽图,长江化作银河渡。三十年看雪俱在家,今年看雪天之涯。达人行乐足向神仙夸,可奈想杀小仓山里千梅花。 【注释】 ①黄鹤楼:在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长江南岸蛇山顶,建于公元223年。 ②汉水:指长江。 ③白浪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要点、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要读懂全诗,然后逐句翻译并赏析,注意要结合诗句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进行理解。 “青芦叶叶动春潮”:意思是春天来临了,青芦的叶片摇曳着,好像在迎接春潮的到来;“满地月明仙鹤语”“碧天如水一枝箫”:意思是满地都是明亮的月光,仿佛听到了仙鹤的声音;“青芦叶叶动春潮”,意思是春天来临了,青芦的叶片摇曳着,好像在迎接春潮的到来。
【注解】 贾太傅:即晋贾充,为晋武帝司马炎的舅舅。他曾任司空,故称“太傅”。吴公:即吴质,曾作《赠故将军诗》以吊王浑,见《文选》。枉受:徒劳地受到。白首:指年老。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友人之作。 首联是追忆与友人相识、交往的情事。诗人在长安见到洛阳老朋友,惊喜之余,便问:“先生今何官?”朋友答说:“贾充。”诗人又问:“何时见过?”回答说:“五十年前。”诗人当时才十四岁
翻译:范仲淹,字希文,生于公元368年,卒于公元765年,享年六十六岁。 注释:唐代宰相范履冰之后,出生于河北西路真定府曲阳桥镇高平村,祖籍环庆路邠州三水县范家山(今陕西省旬邑县土桥镇太慈村)。 译文:黄阁的风裁第一清,宋朝名相半书生。西边经略成何事,尚劝横渠莫论兵。 赏析:这首诗是宋代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所作,诗中表达了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担忧和对战争的忧虑之情。"黄阁的风裁第一清"
明皇与贵妃 到底君王负旧盟,江山情重美人轻。 玉环领略夫妻味,从此人间不再生。 注释: 1. 到底君王负旧盟:到底指的是终究,君王指皇帝,负旧盟指背弃旧约。意思是皇帝最终违背了当初的誓言和承诺。 2. 江山情重美人轻:情重意指对国家的忠诚和责任,美人轻指对美女的宠爱和追求。这里强调皇帝对国家的忠诚比对美女的宠爱更为重要。 3. 玉环领略夫妻味:玉环指杨玉环(杨贵妃)
注释: 沙沟:地名,位于黄河边。 沙沟日影烟朦胧,隐隐黄河出树中。 译文: 沙沟的阳光被烟雾遮蔽,隐约可见黄河流过树间。 刚卷车帘还放下,太阳力薄不胜风。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沙沟景色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沙沟的景色描绘得如诗如画,令人仿佛置身于其中。 首句“沙沟日影烟朦胧”,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沙沟的清晨景象。阳光透过烟雾,显得朦胧而神秘,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同时
【注释】 桐江:指浙江桐庐的富春江。 作:写,创作。 明秀渐多奇险少:山色秀丽逐渐增多,而险峻之处却逐渐减少。 杭州:今浙江省省会杭州市。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桐庐一带的山川景色。诗人先描绘了两岸青山绿水,然后说送客舟中,山色秀丽逐渐增多,而险峻之处渐渐减少,最后以“分明”二字收束,指出山色近在眼前的杭州。 首句“桐江春水绿如油”,是说桐江的春水碧绿如油一样,色彩鲜艳。次句“两岸青山送客舟”
消夏诗 / 不着衣冠近半年,水云深处抱花眠。平生自想无官乐,第一骄人六月天。 译文: 夏天的炎热让我几乎忘记了穿着衣服,我躺在水边的云雾之中,抱着花朵酣然入梦。我常常想象自己没有官职,可以尽情享受夏日的阳光和美景。 注释: 消夏诗/着衣半年,抱花水云。平生无官乐,唯爱六月天。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炎热中忘却穿戴、在水边云端中安然入睡的场景,表达了他对夏季的热情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注释】 寄聪娘:写给聪娘的诗。聪娘:指作者的妻子。“一枝花”即一枝梅花,借以比喻妻子。“足风流”是说梅花的风致足以使人心醉。“生把黄金买别离”是说妻子要离开他,他不惜用大量的金钱来换取与妻子分离。“薄幸”是轻薄的情郎的意思。“侬”是吴语中对“我”的称呼。“愁”是忧愁。 【赏析】 此诗写诗人被妻子抛弃后的痛苦心情。 首句中的“一枝”和“足”两个词语都是夸张之词,用来描写梅花的风姿绰约,美丽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