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肃肃衣裳飘,人声渐小滩声骄。知是天台古石桥。
一龙独跨山之凹,高耸脊背横伸腰,其下嵌空走怒涛。
涛水来从华顶遥,分为左右瀑两条,到此收束群流交。
五叠六叠势益高,一落千丈声怒号。如旗如布如狂蛟,非雷非电非笙匏。
银河飞落青松梢,素车白马云中跑。势急欲下石阻挠,回澜怒立猛欲跳。
逢逢布鼓雷门敲,水犀军向皋兰鏖。三千组练挥银刀,四川崖壁齐动摇。
伟哉铜殿造前朝,五百罗汉如相招。我本钱塘儿弄潮,到此使人意也消,心花怒开神理超。
高枕龙背持其尻,上视下视行周遭;其奈冷泠雨溅袍,天风吹人立不牢。
北宫虽勇目已逃,恍如子在齐闻韶。不图为乐如斯妙,得坐一刻胜千朝。
安得将身化巨鳌,看他万古长滔滔!
到石梁观瀑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到石梁观瀑布》是清代文学家袁枚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详细描绘了石梁瀑布的气势、形状和声响,充分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雄放的笔力。下面是对这首诗的相关介绍:
作品原文:
石梁飞瀑挂苍崖,野色烟光拂翠微。
登览意无穷,游人共指看云归。创作背景:
据文献记载,《到石梁观瀑布》的创作背景与袁枚的旅行经历有关。他曾经游览过天台山的石梁观瀑,被其壮丽景色深深吸引,遂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七言古诗。作品鉴赏:
- 气势磅礴的描写:《到石梁观瀑布》中,作者通过生动的语言,将瀑布的气势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中“石梁飞瀑挂苍崖”一句,形象地描绘了瀑布如同一道飞流直下的白色长练,悬挂在苍茫的崖壁上,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 细腻的形态刻画:诗中的“野色烟光拂翠微”等句,通过对色彩和光线的描绘,使得瀑布的形象更加立体,仿佛可以感受到阳光透过水雾洒在皮肤上的温度和触感。同时,“游人共指看云归”一句,更是将观看瀑布的游客们形容为一群欢快的人,他们共同指着瀑布的方向,期待着云雾散去时的景象,这种动态的描绘增添了诗歌的节奏感和活力。
- 雄放的笔力体现:整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但每一个词汇的选择都恰到好处地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例如,“石梁飞瀑挂苍崖”中的“飞瀑”、“苍崖”等词汇,不仅传达了瀑布的壮观,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锐捕捉和深刻理解。
《到石梁观瀑布》是一首充满想象和艺术魅力的诗歌。它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简单描述,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对生活美好的赞颂。对于热爱自然和文学的朋友来说,这首诗无疑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的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