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山谁蜡屐,烟景望中佳。
岚翠欲眩目,白云常入怀。
幽泉漱危石,冷月挂悬厓。
归路松林暝,藤萝罥凤钗。
薄暮登仓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薄暮登仓山》是清代诗人袁绶创作的五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与鉴赏:
作者简介:袁绶,字紫卿,清浙江钱塘人,其家族背景显赫,为清代著名诗人。幼年即受到祖父诗风影响,其诗作以沉著痛快、无闺阁气著称,有《簪芸阁诗稿》传世。
诗歌原文:
好山谁蜡屐,烟景望中佳。
岚翠欲眩目,白云常入怀。
幽泉漱危石,冷月挂悬厓。
归路松林暝,藤萝罥凤钗。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及背景不详,但可以推测是在诗人游历或隐居期间,面对自然美景而有所感作。诗人通过对仓山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在静谧山林中寻找心灵的慰藉。
名家点评:尽管关于这首诗的具体评价没有详细的记载,但根据诗人袁绶本人的文学造诣以及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可以推测这首诗在当时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认可和赞赏。
作品赏析:《薄暮登仓山》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情感内涵,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诗中的“好山谁蜡屐”一句,既表现了诗人对登山的期待,又透露出一种轻松自在的态度;“岚翠欲眩目,白云常入怀”则形象地描绘了仓山的景色,使人仿佛置身于一幅生动的山水画中;结尾的“归路松林暝,藤萝罥凤钗”,则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氛围。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心灵震撼,体现了清代诗歌的独特韵味和文化内涵。
《薄暮登仓山》不仅是一首诗作,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情感表达的载体。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理解,还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审美追求和文化精神。作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窗口,《薄暮登仓山》值得每一位读者深入品味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