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山谁蜡屐,烟景望中佳。
岚翠欲眩目,白云常入怀。
幽泉漱危石,冷月挂悬厓。
归路松林暝,藤萝罥凤钗。
薄暮登仓山
薄暮登仓山,好山谁蜡屐。
岚翠欲眩目,白云常入怀。
幽泉漱危石,冷月挂悬厓。
归路松林暝,藤萝罥凤钗。
译文:
傍晚时分登上仓山,这美景真是美不胜收啊!
山峰苍翠欲滴,令人眼花缭乱,白云常常萦绕在心头。
深潭中清澈的泉水冲刷着陡峭的石头,冷月高挂在悬崖之上。
归途中松树林荫已浓,藤萝缠绕着凤形发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仓山游览时的所见所感。首句“薄暮登仓山”,点明了时间和地点,为全诗定下了基调。接着,诗人用“好山谁蜡屐”表达了对山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暗示了登山的难度。
次句“烟景望中佳”,则是诗人在欣赏山景时的感受。这里的“烟景”可以理解为山中雾气缭绕的景象,给人一种朦胧、神秘的美感。同时,“佳”字也体现了诗人对美景的赞赏之情。
第三句“岚翠欲眩目”,进一步描绘了山中景色的迷人之处。这里的“岚翠”指的是山间的云雾和绿树,它们仿佛要使人的眼睛产生眩晕的感觉。这种描绘既形象生动,又充满了诗意。
第四句“白云常入怀”,则表达了诗人对白云的喜爱和留恋之情。这里的“入怀”可以理解为白云时常飘浮在诗人的心头,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这种表达方式既富有哲理,又充满了艺术魅力。
接下来的几句分别描述了山中的其他景观:幽深的泉水、悬挂的明月以及归途中的松林、藤萝等。这些景物都与诗人的情感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最后一句“归路松林暝,藤萝罥凤钗”,则以简洁的语言结束了全诗。这里的“暝”可以理解为黄昏时刻,而“罥凤钗”则是指女子头上的发饰——凤钗。整句诗以归途结束,既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又展现了其内心的喜悦与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