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润红酣,香浓粉艳。牡丹初放闲庭院。一春常恐负花期,妆成静日珠帘卷。
倚笑娉婷,含情缱绻。若教解语应肠断。东皇谅也惜韶华,倩他月姊来相伴。
踏莎行 · 赏牡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踏莎行·赏牡丹》赏析
陈镒的《访梅》诗中,“溪上离离雪乍晴,乘闲偶作访梅行。”这句描绘了初晴的溪边,梅花盛开,清新自然的景象。而在《踏莎行 · 赏牡丹》中,袁绶则将焦点转向了牡丹,通过“绿润红酣,香浓粉艳”的描写,展现了牡丹花的娇美和芬芳。这两句诗虽然都是描写花卉,但各自表达了不同的情感和审美视角。
在欣赏袁绶的这首诗时,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牡丹的喜爱之情和细腻的观察力。诗人用“初放闲庭院”来表达牡丹花刚刚盛开的状态,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接着又通过“一春常恐负花期”,表现出对春天流逝的无奈以及对牡丹盛开的渴望。最后,通过“妆成静日珠帘捲”和“倚笑娉婷,含情缱绻”,描绘出一种优雅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这种对牡丹的赞美,不仅仅是视觉上的美感,更是心灵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鸣。
诗人还巧妙运用了比喻和拟人手法,如“若教解语应肠断”中的牡丹如果能够说话,它一定会让读者为之动容。而“东皇谅也惜韶华,倩他月姊来相伴”,则是对东皇大帝的诗意想象,将牡丹比作美丽的仙子,期待月宫中的姐妹来共同欣赏这份美丽。这些富有想象力的表达,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艺术魅力,也让人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牡丹的独特之美。
《踏莎行 · 赏牡丹》是一首表现对自然景物深厚感情的作品。通过对牡丹的细致描绘和深情表达,诗人不仅展示了自己的艺术才华,也让我们得以窥见古人对自然界美的热爱和向往。这首诗不仅是对牡丹的一次赞颂,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和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