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张季直

平生张季子,忠孝本诗书。
每铢常忧国,无言亦起予。
雄才能敛抑,至计岂迂疏。
一水分南北,怜君独荷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简张季直》是一首充满深情和哲理的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绘张季直的形象,传达了他忠孝、忧国的情感以及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翁同和,字叔平,号瓶庵居士,又号松禅,晚号瓶庐主人,江苏常熟人,生于清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翁同和是一位清朝官员,曾担任过内阁学士、左都御史等职务,官至军机大臣,最终因参与戊戌变法而罢官。

  2. 诗歌原文
    平生张季子,忠孝本诗书。每铢常忧国,无言亦起予。
    雄才能敛抑,至计岂迂疏。一水分南北,怜君独荷锄。

  3. 诗句解析

  • “平生张季子”:这里用“张季子”来比喻张季直,表达对其生平的敬仰之情。
  • “忠孝本诗书”:翁同和认为张季直之所以值得尊敬,是因为他的忠孝品质,这在古代被视为最重要的美德之一。
  • “每铢常忧国”:意味着张季直时刻关注国家大事,为国家的前途担忧。
  • “无言亦起予”:即使张季直不说话,他的行为也足以激励他人,唤起人们的共鸣。
  • “雄才能敛抑”:张季直虽然有雄才大略,但能克制自己的锋芒,不张扬。
  • “至计岂迂疏”:张季直的计划和策略并非不切实际,而是深思熟虑的。
  • “一水分南北”:这里的“一水”可能指的是长江,而“南北”则暗示了地理上的分割。
  • “怜君独荷锄”:表达了作者对张季直独自辛勤劳作的同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劳动人民的尊重。
  1. 诗歌意义
  • 《简张季直》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幅反映时代背景的画作。它揭示了作者对张季直这一历史人物的理解及其背后的价值观。
  • 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清代文人对于忠诚、责任和理想的追求,以及他们的文学创作如何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和政治氛围。
  1. 文化价值
  • 这首诗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忠孝观念,强调了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 它也反映了清朝中后期社会动荡不安的政治环境,以及文人士大夫阶层的社会责任和担当。

《简张季直》不仅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诗歌,也是研究清代文人思想和情感世界的重要文献。对于有兴趣深入了解中国古典文学及历史背景的读者而言,这首诗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去观察和理解那个动荡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个人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