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刘石香寄怀二首

平生六凿溷天游,文囿名场亦暂留。
江上偶然馀一秃,世人犹自说三刘。
薄寒正蜡寻山屐,夜雨偏回泛剡舟。
万众天涯同怅望,岂容宋玉独悲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刘石香寄怀二首》是元末明初文学家刘基的作品,创作于元末明初。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刘基,字伯温,元末明初浙江青田人,是元顺帝元统元年进士,曾任高安县丞、江浙儒学副提举等职。他因主张镇压方氏起义而弃官隐居,后在乡组织武装与方氏相抗。至正二十年,受朱元璋的邀请出仕,并提出了陈时务十八策的建议。

  2. 诗歌原文及翻译:《次韵刘石香寄怀二首》是刘基创作的一组七言律诗,共有两首,其内容如下:

  • 第一首:“眼见宾鸿去复回,可堪云雾隔瑶台。黄花自在山中发,青鸟何由海上来。墙角虫号瓜蔓索,树头禽吓栗房开。凉蟾照幕还清夜,惭愧千村野哭哀。”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受和对人生百态的观察。其中“眼见宾鸿去复回”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无常;“可堪云雾隔瑶台”则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此外,诗中的“墙角虫号瓜蔓索”、“树头禽吓栗房开”等意象生动形象,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情感表达。
  • 第二首:“蛩螀啼露作悲愁,雕鸮抟风乐素秋。莫讶系匏长不食,亦知神剑解相求。翰苑丹墀三千丈,吏部回肠一万周。借问何如青白眼,酣歌竟日为身谋。”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其中“蛩螀啼露作悲愁”、“雕鸮抟风乐素秋”等诗句,通过对比和反衬,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展望。
  1. 诗词赏析与评析:这两首诗不仅展示了刘基的诗歌才华,也体现了他的个人品格和情感世界。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社会的观察,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同时,这两首诗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元末明初社会背景和人物性格的机会。

《次韵刘石香寄怀二首》不仅是一首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研究元末明初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对于喜爱中国古代文学的朋友来说,这些诗歌无疑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