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夜雨

夜阑烧烛短,雾淞暗河天。
带雨数声雁,鸣筝何处船。
岁时惊久客,哀乐感中年。
剩欲闻鸡舞,潇潇澈枕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德州夜雨》是清代袁名曜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对该文学作品进行介绍:

  1. 作者背景
  • 基本信息:袁名曜,字燕市,清代诗人。
  • 生平事迹:关于袁名曜具体的生平信息并不详尽,但从其作品风格来看,应该是一位注重情感表达和艺术修养的文人。
  1. 作品原文
  • 夜阑烧烛短,雾淞暗河天。
  • 带雨数声雁,鸣筝何处船。
  • 岁时惊久客,哀乐感中年。
  • 剩欲闻鸡舞,潇潇澈枕边。
  1. 诗词解析
  • 意境营造:《德州夜雨》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忧伤的夜晚景象。”夜阑烧烛短”与”雾淞暗河天”形成对比,前者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幽静,后者则传达了大自然的神秘与宁静。
  • 情感抒发:”带雨数声雁”和”鸣筝何处船”透露出作者对远方游子的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岁时惊久客,哀乐感中年”则表达了一种对人生经历的深刻感悟。
  • 哲理思考:最后一句“剩欲闻鸡舞,潇潇澈枕边”,不仅表达了诗人在深夜听到鸡鸣时的内心感受,也暗示了一种对于未来希望的寄托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1. 文化影响
  • 文学地位:《德州夜雨》虽然作为清代的作品,可能未能广泛流传至今,但在文学研究和文化传承中仍具有一席之地。

《德州夜雨》不仅仅是一首诗歌,它更像是一段历史的缩影,记录了一个时代的人文情怀和审美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