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树相迎意黯然,轻装短制别华筵。
欲探鸟鼠同巢野,定访崆峒问道山。
禄利何堪受鸱吓,高才莫漫遗鱼筌。
湟中战伐含飞动,幕下陈琳正待贤。
送施均父落第后之肃州从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施均父落第后之肃州从军》是清代著名诗人袁昶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在这首诗中,作者袁昶通过描绘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和表达深刻的情感,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充满历史感与文化气息的古战场景象。
诗中的“远树相迎意黯然”描写了落日余晖下,树木与天边相接的景象,传达了一种深远而忧郁的情感。这样的描写不仅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略带哀伤的氛围,也预示着即将到来的离别之情。
诗中“轻装短制别华筵”则反映了施均父告别繁华宴会的场景。这里的“华筵”象征着过去的繁华与享乐,而“轻装短制”则暗示了即将开始的艰苦征程,两者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对比加深了诗歌的主题,即对过去荣华富贵的怀念与对未来艰难旅途的反思交织在一起。
诗中提到的“欲探鸟鼠同巢野,定访崆峒问道山”,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寓意着探寻真理与知识的愿望。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使读者能够从中感受到诗人对于探索未知世界的渴望和向往。
诗中“禄利何堪受鸱吓,高才莫漫遗鱼筌”表达了对名利的淡然处之以及对才华被埋没的忧虑。这里的“鸱吓”暗喻世俗的诱惑,而“鱼筌”则象征着束缚与羁绊,诗人以此警示人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外界所迷惑。
《送施均父落第后之肃州从军》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次对人生、历史和文化的综合反思。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阅读和理解,不仅能够领略到晚清时期的文化氛围,还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对生活哲理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