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昶
【注释】 ①荆:指荆州。璆(qiú):美玉。②卢谌(chèn):东晋人,字子谅,为桓温参军时曾作《文赋》以见志于世。③岘首(xiàn shǒu):即岘山,在今湖北省南漳县北。④碑:指墓志铭石刻。⑤“遗爱”句:意为对卢谌怀念之深,如同要磨石碑以铭记其功德。 【赏析】 这首挽诗是李鸿章给曾纪泽的挽联。曾纪泽(1839年—1899年),字劼刚,晚号梦扶,湖南湘乡人。同治进士,曾任驻外公使
解析 1. 诗句逐句释义: 第一行:"思文正之德,故物望归公,岂期禄减三壬,里谶忽惊山水介" - "思文正之德":指怀念文正(曾纪泽)的正直品德。 - "故物望归公":因此大家都期望他能够回归朝廷。 - "岂期禄减三壬":然而没想到他的官职被削减到只剩三品。 - "里谶忽惊山水介":在里巷中突然传来关于山水之间的预言。 - "注释:此句表达了作者对曾纪泽从政生涯的惋惜和对其遭遇的不解"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唐宪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的长安时所作。当时作者任主客郎中,与李绅、王仲舒等人同官于朝廷。诗中通过描写长安城内外的盗贼活动,抨击了统治者对人民生活的剥削和压榨。 首联:“月晕知将风,碍润知雨至。”意思是说,月亮有晕圈,就知道要刮风;月亮有阴影,说明要下雨。这是诗人观察自然现象得出的结论。 颔联:“及彼未雨时,绸缪桑土悴。”意思是说,等他们没有防备的时候
这首诗是明朝诗人杨慎的作品《幽愤》。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泰伯为让王,采药适蛮乡。 —— 泰伯(周太王)因为不忍心看到父亲文王(周武王的父亲)辛苦,主动让位给弟弟姬昌,自己则去隐居在南方的蛮荒之地,采药生活。 2. 开国称至德,周道日以昌。 —— 当周朝建立时,周武王被尊称为“至德”,周国的道义日益昌盛。 3. 礼烈贝勒长,让位有耿光。 —— 礼仪之治得到加强
注释: - 朝与蝮蛇游,暮与豺虎居。 - 这是说在朝廷中,我与毒蛇为伍,与豺狼同住。 - 劫掠长安中,官军不留余。 - 指在董卓乱政时期,长安被劫掠,官军没有留下什么。 - 黄巾势合离,朝市成荒墟。 - 黄巾起义的势力已经联合起来,长安的市场变成了一片废墟。 - 燔烧及城阙,阊阖震绮疏。 - 焚烧和破坏城墙,使城门震动,皇宫的华丽建筑遭到破坏。 - 九陌夜无人,出则防击狙。 - 夜晚的大街没有人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师道的作品,题目为《南园钱公画马歌》。这首诗通过对南园画马的描绘,表达了对画家钱公才华和品格的赞美。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相马如相士,权奇常在骨。国马饥食玉山禾,国士衣寒直庐宿。 - 相马如同相士,权奇常常体现在骨骼中。国家之马饿了可以吃玉石山上的草,国家之士穿得简陋可以睡在茅舍里。 2. 南国岳岳天人姿,来自碧鸡金马池。神凝气敛风趣逸,铁汉端如刘器之。 -
诗句翻译与注释: 1. 灵境含众妙,意林凭象构。 - 灵境:指超凡脱俗的境界或意境。 - 众妙:多样的奇妙之处。 - 意林:比喻思想、观念构成的网络或体系。 - 凭象构:依据形象来构筑或构建。 - 关键词解释:“灵境”和“意林”都暗示了一种超越现实的状态或境界。 2. 况联吾子贤,端居类岩岫。 - 况联:形容情况相似,这里指与严居士的情况类似。 - 吾子:对人的尊称,此处是作者自谦的说法。
诗句及译文 - 人物方眇然,耆旧日雕谢。 注释:人物已经变得渺小,过去的耆老们也像雕刻的一样消失了。 - 东瓯箭竹尽,孤屿鸿钟嗄。 注释:东瓯的箭竹已经被砍伐殆尽,孤立的岛屿上的大鼓声音低沉、沉闷。 - 风摧长松标,冰裂山木稼。 注释:狂风摧毁了长松的枝条,冰雪冻裂了山中树木的果实。 - 节操奄云徂,国瘁运可诧。 注释:节操如同乌云一般消失,国家的衰竭令人惊讶。 - 忆昨接轨仪,培塿附嵩华。
【诗句释义】 1. 蜺(ní)罗跂谛水:彩虹般美丽的泉水 2. 神力移在兹:这里的神奇力量在这里 3. 何以西方空,东方经蠹缁:为什么西方空虚,东方却有蠹蛀的痕迹? 4. 末端法三千年:佛教认为末法时代为三千年一个周期 5. 东西两陵夷:指中国和印度的衰落 6. 惟有万古泉:只有这万年的泉水 7. 水碧温流澌:水的颜色是碧绿的,流淌着像流水一样的小冰块 8. 春深构飞槛,奇石乳岩垂
我过去曾经进入飞峰,心中和行为都很清静。 微妙的话语能够证明我的品德,我已经厌倦了枕着苍石壁睡觉。 九天的天籁声音微细难以听到,天地间相隔遥远无法相见。 瘴气横流的大海今天泛滥,何处才是我的家园? 你一定要回去吗?不然我就在大涤山下安家。 我要洗耳去倾听韶濩乐声,用艳丽的红色来比照仙册。 晚上从军井汲水时,玉泉水正流动不息。 虽然身陷尘网之中不能自拔,但金子一样坚固的骨头修炼着我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