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过振艺女塾

荻花霜紧雁飞回,乘兴重来问讲台。
天女殷勤裁锦去,青娥辛苦织机来。
海琴学鼓《归风曲》,江笔应怜咏雪才。
欲济时艰期裕国,七襄璀粲绣成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日过振艺女塾》是清代诗人郭筠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郭筠,字诵芬,是蕲水人。他不仅是道光戊戌进士、两淮盐运使霈霖的女婿,还是湘乡大学士曾国藩之子妇,以及举人郎中纪鸿室。她以其丰富的文学创作而闻名于世。

  2. 诗歌原文:《秋日过振艺女塾》全诗如下:
    荻花霜紧雁飞回,乘兴重来问讲台。
    天女殷勤裁锦去,青娥辛苦织机来。
    海琴学鼓归风曲,江笔应怜咏雪才。
    欲济时艰期裕国,七襄璀粲绣成堆。

  3. 诗歌内容解析:这首诗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深刻的意象,展现了一个女子在秋风中重访讲台的情景。“荻花霜紧雁飞回”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荻花已经凋零,寒霜逼紧,大雁正往南飞去。接着“乘兴重来问讲台”,表达了诗人再次来访的目的,可能是为了向讲授知识的老师请教问题或是为了其他某种目的。接下来的句子通过描绘天女和青娥的动作,形象地传达了一种勤劳和奉献的精神:天女正在用彩锦裁制衣服,青娥则辛勤地纺织着机上的织物。这种描写不仅展示了女子们的生活状态,也体现了她们为生活奋斗不息的精神。最后几句则转向了更宏大的主题。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希望能够帮助国家渡过难关,实现国家的兴盛和富强。这反映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秋日过振艺女塾》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种文化的承载和历史的见证。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清代女性的生活状态,以及她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这首诗也是对传统女性的赞美,她们在家庭和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同时,也有着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