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同林雪岩小饮

雨霁疏林暮色昏,草堂幽兴托清尊。
夜凉小径风生竹,人静孤村月到门。
冷砌蛩声和远漏,虚窗镫影淡秋痕。
贫交却喜无他事,不限吟情对榻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夜同林雪岩小饮》是清代诗人陈文藻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创作于一个秋天的夜晚,通过描绘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凉意的自然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朋友深深的情谊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陈文藻,字愚泉,平湖人。他是一位有着深厚文学功底的诗人,其作品多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
  1. 诗歌原文
    雨霁疏林暮色昏,草堂幽兴托清尊。夜凉小径风生竹,人静孤村月到门。冷砌蛩声和远漏,虚窗镫影淡秋痕。贫交却喜无他事,不限吟情对榻论。

  2. 诗歌解析

  • 雨霁疏林暮色昏:描述了雨后初晴,天色渐明,稀疏的树林在暮色中显得朦胧而宁静的景象。
  • 草堂幽兴托清尊:表现了主人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夜晚,与朋友相聚,享受着淡淡的酒香和清雅的气氛。
  • 夜凉小径风生竹:夜晚的微风轻轻吹过竹林,发出沙沙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凉爽而又宁静的氛围。
  • 人静孤村月到门:夜晚的月光洒满了整个村庄,显得格外安静而祥和。
  • 冷砌蛩声和远漏:蟋蟀的叫声和远处传来的更漏声,共同构成了一个寂静而又充满诗意的夜晚。
  • 虚窗镫影淡秋痕:窗户上映出的灯光斑驳陆离,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痕迹和历史的沧桑。
  • 贫交却喜无他事:尽管生活简朴,但作者并不感到遗憾或忧愁,反而因为能有这样一段美好的时光而感到幸福。
  • 不限吟情对榻论:与朋友畅谈诗文,不设限地交流彼此的思想情感,体现了诗人高洁的品格和深厚的友谊。
  1. 艺术手法
  • 意象运用:诗中多次使用“竹”这一意象,不仅因其本身具有坚韧、清高的象征意义,也象征着诗人与友人之间的纯洁友谊和高尚情操。
  • 对比映衬:通过对雨后清晨、深夜独坐等场景的对比,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友情的珍视。
  • 情景交融:诗人将自己对友情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氛围。
  • 语言精炼:虽然这首诗只有短短四句,但每一个词语都经过精心挑选,力求达到音韵和谐、意境深远的效果。
  1. 文化背景
  • 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时期,文人墨客们在这一时期的创作往往带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
  • 《秋夜同林雪岩小饮》作为一首反映文人生活的诗歌,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秋夜同林雪岩小饮》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厚情感和哲理的作品。它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地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文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