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 · ·和小山

流光不肯欺明镜。昔日朱颜今雪鬓。枝头长是晓莺啼,云外更无新雁信。
登楼送目平芜尽。咫尺山河谁与问。琵琶只有四条弦,传得空中多少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玉楼春·和小山》是一首由陈匪石创作的词,创作于清末近现代初。这首词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人们的生活情感。下面将简要介绍该词的内容和特点:

  1. 作品概述
  • 作者背景:陈匪石,清末近现代初的著名文人,以其精湛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的词作多以婉约派为主,语言优美,情感细腻,深受读者喜爱。
  • 词作特色:此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优美的自然意象,表达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感怀以及对人生变迁的深刻感悟。其艺术手法上注重情感的真挚表达和情景的和谐交融,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词中所蕴含的深情厚意。
  1. 内容解析
  • 时间流转与人生感慨:词中“流光不肯欺明镜”一句,寓意时间的无情流逝以及人对美好记忆的留恋。而“昔日朱颜今雪鬓”则形象地描绘了从青春到衰老的转变,反映出人生的无常和岁月的残酷。
  • 自然与人的关系:通过“枝头长是晓莺啼,云外更无新雁信”,词人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敏感观察和内心的孤独感受。这种描写不仅增强了词作的艺术感染力,也体现了作者深邃的自然观和人生哲学。
  1. 艺术风格
  • 抒情与写景的结合:该词在抒情之余,巧妙地融入了写景的元素,使得整首词既有深沉的情感表达,又有生动的自然景观描绘。这种结合使得词作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增添了艺术的层次感和美感。
  • 语言的精炼与含蓄:陈匪石的语言风格以简练、含蓄著称,这在《玉楼春·和小山》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对词句精心雕琢,不仅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也让词作具有了更高的审美价值。
  1. 社会影响
  • 文化传承与影响:作为清代的词作,《玉楼春·和小山》不仅在当时受到广泛传颂,其影响力也持续到了今天,成为了研究清代诗词不可多得的资料。它不仅展示了作者的创作才华,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文学财富。

《玉楼春·和小山》是一首集艺术性与哲思性于一身的佳作。它不仅是陈匪石个人艺术风格的展现,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然观和人生观的重要体现。对于喜爱古典文学的读者而言,了解并欣赏这首词不仅能增广见闻,更能在精神层面上获得深刻的触动和启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