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感其三

万家水阔送朝凉,竟日城楼望大荒。
烟外月生全海白,沙场日落半天黄。
陆机早岁能工赋,阮籍穷途更放生。
惟逐少陵徒结纳,掩关谁肯聚萤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感其三》是一首由宋代诗人章永康创作的抒情诗。该诗描绘了秋季的景色,通过细腻的文字表达了作者在特定季节所感受到的哀愁与孤独。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风物凄迷百思攒,凭高望远忽无端。
    蓟门秋树萋萋碧,水国江蓠故故残。
    月黑重云飞雁迥,日黄阴碛射雕寒。
    天涯兄弟三年别,几次乡书取独看。

  2. 诗歌赏析

  • 景物描写:《秋感其三》中,诗人用“风物凄迷”形容秋天的气息及其带给人的忧愁情绪。诗中的“蓟门秋树”、“水国江蓠”等意象,分别描绘了北方和南方不同的自然景观,展现了秋天特有的萧瑟之美。
  • 情感表达: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精细刻画,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尤其是“天涯兄弟三年别,几次乡书取独看”这两句,透露出诗人在异乡漂泊时的孤独与思念之情。
  • 艺术手法: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例如,将“飞雁”比作“重云”,将“射雕寒”形容为“日黄阴碛”,增强了诗句的形象性和画面感。
  • 文化内涵:《秋感其三》不仅是一首表现个人情感的诗,同时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某些文化背景,如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家乡的思念。
  1. 创作背景
  • 《秋感其三》可能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的社会环境相对稳定,但文人仍面临着生活与精神的双重压力。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内心世界和审美追求。
  1. 文学价值
  • 语言特色:章永康的诗歌语言凝练而富有韵味,善于运用对比和象征等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 情感深度:《秋感其三》展示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友情珍贵和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具有很高的情感价值。

《秋感其三》不仅因其精湛的艺术技巧被后世传颂,更因其深刻的思想内涵而被广泛研究。它不仅是宋代诗歌的一个代表作,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对于有兴趣深入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读者而言,研读《秋感其三》将是一次难忘的文化之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