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大奎璧净度庵

黄龙白马现今朝,频访山僧不惮遥。
卓锡时闻翔鹤响,谭经惟见雨花飘。
寒园病叟空泉瓮,小市归人只木桥。
萍水与师成夙契,倾心独许远公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大奎壁净度庵》是清代诗人陈斗南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高僧生活的敬慕,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图景 。以下是从各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介绍:

  1. 作者简介:《游大奎壁净度庵》的作者陈斗南是一位著名的清代诗人。他的作品多以表达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为主题。

  2. 诗歌原文:陈斗南在《游大奎壁净度庵》中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诗句“黄龙白马现今朝”表达了时间仿佛静止,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受。而“频访山僧不惮遥”,则展现了诗人对高僧的敬仰之情,以及愿意不畏艰难,前往寻求精神慰藉的态度。此外,诗中还包含了对佛教文化中“卓锡”和“谭经”等仪式的描述,反映了古代僧人修行生活的一角。

  3. 艺术特色:《游大奎壁净度庵》采用了平实的语言,却能够生动地展现出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大自然的深刻感受。整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真挚的情感,使得读者能够产生强烈的共鸣。

  4. 文化价值:作为一首描写佛教寺庙和僧侣生活的诗歌,它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研究古代宗教文化、文人墨客生活态度的重要文献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清代社会的宗教信仰和文化氛围。

  5.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这首诗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寻求心灵平静的情感。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高僧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一种生活理想和精神追求。

《游大奎壁净度庵》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它让我们得以窥见古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悟以及对内心平静的追求。对于喜爱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的朋友们来说,这首诗无疑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相关推荐